他说:“柏老
具有音乐天赋人,很少会去认真研究音乐声学。
因为,没有必要。
“他对音律非常敏锐,根本不需要依靠频率去确定音准,但是他将音乐量化为数据,做得格外优秀。”
即使时隔几十年,威纳德提起柏辉声,仍是充满赞许。
他说,中国留学生总是勤奋又努力。
“你懂声学?”威纳德好奇出声。
“以前老师教过
点,正好以这套编钟为例,论证过声律与声学
关系。”
钟应真诚补充道,“他以前是利瑞克学生。”
威纳德眨眨眼,追问道:“他叫什名字?”
“柏辉声。”钟应顿顿,“他擅长
是二胡。”
“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钟应说出每
个音阶,都有着中文特有
韵律。
他不需要翻译,就能依靠着敲击编钟发出
轻响,告诉这位只懂得Do、Re、Mi
老先生,什
是中国乐律。
它们刻写在编钟铭文上,记载于《管子》《周礼》《吕氏春秋》,回荡于东方大地上空,整整五千年,余音绕梁,从未断绝。
青铜钟响声,盘旋在利瑞克博物馆现代化
展厅。
他说,柏辉声仅仅学习五年,研究出来
成果就超过
自己十二年
钻研。
他笑容满面,为重提这位优秀毕业生高兴,也为见到学生
学生而高兴。
“这说,他已经实现
自己
愿望,在中国成为
名光荣
教师
?”
“是。”
能和位刚刚认识
老教授,聊起柏辉声,钟应既感动又感慨。
老人蓝眼睛有着片刻
恍然,又很快
恍然大悟。
“二胡?哦!知道!”
独特中国乐器,唤醒
他久远年代
印象,“柏,他是
位优秀
学生,他经常会在学院里拉二胡!”
威纳德对那种长颈窄箱弦乐器,充满
愉快
记忆。
“他是学生,当时他申请
研究利瑞克编钟
项目。
以为他
目标是物理或者数学,没想到他会是
位音乐家。”
钟应骄傲说:“刚刚
向您敲响
十二平均律,是中国律学家、音乐家朱载堉先生,在1584年用算盘计算出2
12次方根
无理数,推导出来
全新声律。它解决
毕达哥拉斯五度相生律
缺陷,又经过意大利传教士
传播,推广到
法国,进而改变
整个欧洲
音律。”
“教授,音律起源在中国。”
这下轮到威纳德惊讶。
他本想看小朋友充满求知欲眼神。
结果,求知欲出现在他
脸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