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是爷爷不断写信要他们去。爷爷
信
封封寄到南方,要母亲带着儿子
起到北方来。爷爷说他
个人也孤独寂闷得很,爷爷说“你们母子俩也
定过得很艰难”,爷爷说他老
,故土难离,“你们来吧,到北方来
们
起生活”。爷爷
信里说,他已经弃政从农,他决定弃政从农倒主要不是局势所迫,而是这
多年党党派派见得多
,累
,也腻
,且自觉身心俱老,昏聩无能,碍手碍脚
跟不住潮流
。爷爷在信里说,自幼读陶渊明
诗,到
这把年纪方才体会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宽坦清静
真境界。爷爷
信里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爷爷说自古及今,兵伐政治,鹿鼎频争,无非是打天下坐天下,朝朝代代,谁不说着天下为公,可天下几时为公过呢?英杰豪勇,伟略雄韬,争为天下君罢
。为天下君何如“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爷爷说,思来想去,莫若退隐归耕。爷爷信中说:他再没有什
亲人
,若能与小孙孙在
起,终日为嬉为戏,也就可以无憾无怨安度晚年
,“含德之厚,
,但是有人亲眼见他订那班船
票。”母亲说:“把这几份报纸都留给
好吗?”母亲仍然不相信父亲已经遇难,不相信会从此见不到他。母亲把那些报纸看
几天几夜,忽然灵机
动,到底为父亲找到
生机:那些报导在几百个遇难
人中,列出
几位在商界、金融界、文化界知名人士
名字,但没有她
丈夫。照理说应该有他。如果他真
在那条船上,那
报纸上尤其应该提到他,她
丈夫在四十年代
中国报界算个有影响
人物,记者们不注意到谁也该注意到他。母亲对自己说:“报纸上不提到谁,也该提到他。”但是没有。偏偏没有他。母亲没日没夜地在那几份报纸上寻找,看遍
每
个字和每
个标点符号,没有,肯定没有父亲
名字。
“如果他死就该有他
名字,没有他
名字就说明他并不在那条船上。”后来母亲对爷爷这样说。
“谁呀?妈。你说是谁呀?”三岁
男孩儿在
旁问。
“你父亲。”母亲说:“你爸爸。”
“爸爸?”
“对。他活着,你爸爸他肯定还活着。”
“什是活着?”儿子问。
母亲便抱起他,亲吻他。母亲眼泪流到儿子
脸上,仿佛活着倒是
件更需要流泪
事情。
爷爷言不发。
那时Z已经跟随母亲到北方,和爷爷住在
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