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构成偏见思想和情感之间连续性,以及所有人类都有更广泛分类思维。在第1章中给出些基本定义之后,奥尔波特在第2章就以“预先判断是种常态”为题,指出这点可能是本书最大贡献。奥尔波特在其中写道:“人脑必须借助分类……来进行思考。分类旦形成,这些类别就成正常预判基础。们无法避免这个过程,因为有秩序生活正系于此。”(见第22页)
对于“们平日思考、行动及生存所培养习惯和需要,同时却也是造成偏见罪魁祸首”这个观念,光是理解起来对们依然很困难,更不要说在1950年代早期,以当时对人类心智认识而言。们必须提醒自己,这是在认知g,m之前、在心理学现有大量经验基础之前、在们现在普遍理解人类认知非理性概念出现之前。而在这些关于人性真理被揭露之前,奥尔波特就已经意识到它们;从这点上来说,预见性是他最大天赋。如果他今天还在世,他应该很容易就能理解他直系后继者当今所创立概念——“内隐偏见”,即便至今仍然有些心理学家无法理解这个概念。
除此之外,《偏见本质》覆盖范围之广同样值得注意。奥尔波特在1954年写这本书时候,关于偏见实证研究基础还很匮乏;尽管如此,他并没有只写本薄薄书,集中在几个可以通过直觉和陈词滥调涵盖主题上。《偏见本质》包含们目前在学术期刊上对偏见思考和论述各方面:(1)分类和学习;(2)内群体偏爱和外群体歧视;(3)真实和想象种族和民族差异;(4)群体成员身份所可见标记作用及其引发陌生感;(5)语言在产生和维持偏见方面所扮演角色;(6)反直觉想法,如对自己所属群体仇恨;(7)刻板印象形成和变化;(8)历史、社会文化和即时情境角色;(9)煽动者、宗教、忠诚和替罪羊角色;(10)从众力量;(11)偏见在幼童身上形成;(12)负罪感与内心冲突;(13)侵略和极端形式仇恨;(14)偏见与人格其他方面交织;(15)造就宽容性格条件;(16)减少偏见过程,尤其是其中所提出“接触假说”直到如今仍是研究减少偏见理论基础。
因为奥尔波特不遗余力地向读者呈现偏见本质,当阅读本书时,们会屏息凝神,并解如果要充分理解偏见问题复杂性,就需要从各个角度进行探讨。奥尔波特曾经在其他场合评论说,理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