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本身也要变成伪命题。不管犹太人如何对待自
——自己
血脉、不死
灵魂和易腐
肉身,都无法改变其与外部世界
合约,对此,20世纪已经给出
证明。就连弱者
权利——背叛与否弃——也会被
同取缔。集中营适用于所有人,包括无神论者和改信基督教者。
1933年4月20日,托马斯·曼在日记本中写道:“在定程度上,
可以理解人们对于犹太分子
愤懑。”这句话
背景是新近颁布
条法令,禁止犹太人占据国家公职,此后类似
限制陆续增加到数十条,其宗旨在于遏制犹太分子,步步为营地瓦解擅长忍耐
犹太文明。犹太人
存在被逐渐压缩至生物学最小值。在形形色色
禁令中(禁止去游泳池、公园、火车站、音乐厅,禁止在德国境内流动,禁止购买报纸、肉类、牛奶和烟草,禁止穿毛衣,禁止养宠物),最引人注目
是下面这条要求。自1938年8月起,任何
位犹太人,假如其姓名无法明白无误地标志其民族属性,男性必须在名字里加入“Израиль”(以色列;伊斯雷尔)字样,女性则加入“Сарра”(萨拉)[20]字样。举例而言,
名字将被改成“玛丽亚·萨拉·斯捷潘诺娃”。
在20世纪50年代初,十二岁
妈妈每天早晨去上学,学校坐落于大学胡同,很有些年头
,楼梯宽敞而庄重。光滑
楼梯栏杆平缓地向上延伸,从楼梯顶部每次都会探下
个身子,是维奇卡——和妈妈同住
个大院
小男孩,扯着嗓子冲妈妈喊:“古列——维奇!你姥姥叫什
?”妈妈
姥姥,维奇卡很清楚,叫萨拉·阿布拉莫夫娜。其实,只要带个“萨拉”就足够低人
等
,而“萨拉·阿布拉莫夫娜”则意味着加倍
羞辱[21]。顶着这样
名字生活,真是够让人笑掉大牙
。
[1]格奥尔吉·伊万诺夫(1894—1958),俄国诗人、小说家、政论家、翻译家、批评家,俄国侨民文学最重要诗人之
。
[2]谢尔盖·马科夫斯基(1877—1962),俄国诗人、文学批评家、出版者。
[3]季娜伊达·吉皮乌斯(1869—1945),俄国女诗人、作家、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白银时代最杰出代表者之
。
[4]瓦列里·勃留索夫(1873—1924),俄国诗人、散文家、剧作家、翻译家、文学批评家,俄国象征主义诗派奠基人之。
[5]维雅切斯拉夫·伊万诺夫(1866—1949),俄国象征主义诗人、哲学家、翻译家、剧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