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清国来说,由于长年军事作战,对洋人屡屡赔款,整个国家财政面临崩溃境地。在这种情况下,西洋列强,包括相邻沙俄,乃至新兴日本,都开始虎视眈眈。
1865年以后,清国边境狼烟四起——在西部边境,沙俄以“代管”为名,进占伊犁。英国为不让新疆落入“北极熊”之口,对于从中亚入侵南疆阿古柏政权予以外交承认。清廷在这样情形下,将“铁血大将”左宗棠由福州调任陕西,任陕甘总督。在陕甘总督位置上,左宗棠花7年时间,平定西北。到1873年,左宗棠终于腾出手来,边派军进驻河西走廊,边向朝廷报告,准备进军新疆收复失地。
东海同样也是硝烟弥漫。1874年,新兴日本为转移因改革维新所引起矛盾,以琉球船民被台湾土著杀害为由,入侵台湾。消息传来,钦差大臣沈葆桢带领中国生产军舰“安澜”、“伏波”等前往台湾;李鸿章也紧急调集驻扎在徐州淮军唐定奎部6500人入台,并运去洋炮20门。清军到来,给日军以强大震慑。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内务卿大久保利通亲自出马来到北京,和清国进行谈判。清z.府此时因西北在阿古柏控制下,中法关系也因越南问题有紧张趋势,加上英、美、法三国调停,决定妥协。经谈判,中国付给日本白银50万两,日本从台湾撤军。大久保利通在结束北京谈判来到天津,李鸿章在会见他时,谈到两国变革,李鸿章感慨地说:“贵国眼疾手快,万事运转通畅。而国,如足下所知,国古而旧弊凝结,改革非易。”日本狼子野心虽然被平息下来,但“蕞尔小国”竟敢在“太岁爷头上动土”,对清国震动很大,朝廷大为震惊,再次正视海防问题,从而引发海防、塞防之争。
实际上清廷此次大讨论幕后操盘手正是李鸿章,是李鸿章在与恭亲王奕䜣唱“双簧”。李鸿章在组建中国海军上努力,与修铁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为引起朝廷对海防重视,1874年11月,李鸿章授意正在广东提阳老家养病前江苏巡抚丁日昌向朝廷上个奏折,提出建设中国海军设想。丁日昌早在1867年任江苏布政使时就提出设立“三洋水师”构想,到1868年,正式向两江总督曾国藩提出,名为《内外洋水师章程》,并附《海洋水师章程别议》,其主要内容,即是将沿海划为三洋:设北洋提督于大沽口,辖直隶、盛京、大沽各海口;设中洋提督于吴淞口,辖江苏、浙江各海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