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或者自发过来赚外快“扒仔”。
“扒仔”,说白,就是帮专门踞守在澳门各个码头、关卡掮客。他们围追堵截拉拢游客去赌场赌博,处于赌博行业链条里最底层,算不上中介,吃不到赌场给回扣,唯可以吃对象就是那些游客。
他们揾钱方式是:借钱给还不大熟悉套路或者身上没准备钱游客去赌博,然后从中抽水。为拢客,扒仔聪明地在借钱时候承诺不收利息,只是约定游客在赌场下每笔筹码中,都要抽成佣金,然后当游客恰好是在6点赢话,要抽半小费。这样方式,看起来人性化,实际上比收高利还要混蛋。
扒仔中,有有社团在背后撑腰,或者做时间比较长有定积蓄,所以有能力“放款”给游客。另外些,则完全是空手套白狼。他们会把自己拉到客人转让给有实力扒仔,从中拿些人头费,每次也就三五百,属于扒仔中扒仔,最最被人看不起。
做这种扒仔,大多是澳门本地闲来无事阿伯阿婆,或者是在赌场输光钱,急需赌资来扳本烂赌鬼,就像阿莲和周越彬。
决定把老王扔在停尸房之后,在澳门人生地不熟周越彬便直缠着阿莲,叫阿莲介绍赚钱门路。阿莲无可奈何,便只好叫上他同做起这门槛极低营生来。
回归之前,从游轮上下来大多来自香港、台湾,还有些是日本人或者新加坡人,因而扒仔惯常说是粤语或闽南话。回归之后,游客们天南地北水儿普通话,还有东北、陕西、四川、湖南方言,老资历扒仔们听来就有点懵,牛头不对马嘴,他们那些老资历在此时反而成短板。
唯独刚入行周越彬,拥有内地人背景,又恰好在历史滚滚洪流中撞上1999,说是时势造英雄,有时候时势也造投机分子。
实际上,毕竟那帮吃惯海鲜“澳门土著”也是在资本主义熏陶下成长起来,不可谓没有商业头脑。抓需求,免费论,耍起来也是套套,即便那些斗笠阿伯和阿婆,也知道内地人财富乍起,小市民心态乍落,对于占便宜有深入基因热衷。因此,每当有批内地人被放下船,如食人鱼般蜂拥而上扒仔们大抵分为两派,派免费派送贝壳做纪念品、斗笠、购物券以及赌场筹码,另派,只有周越彬以及被他摁下阿莲。
周越彬叫阿莲把她从草堆街批发来塑料拖鞋退回去,用那些钱打个以“为圣老楞佐教堂捐赠”为名头捐款箱,挂在阿莲脖子上,叫她去街角站着,离那些《澳门日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