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缙科场得意,进入官场后就非常坎坷。
先是太祖坐皇帝时候,太祖很爱其才,叫解缙“知无不言”尽管进谏。结果解缙真
什
都说,说
很多太祖
坏话,还说李善长有点冤枉云云……于是太祖虽然认可解缙
才华,却觉得用着不顺手,就叫他先回去修身养性。太祖
意思,自己不想用,还可以留给孙子用。
于是到建文朝。解缙马上进京为太祖吊丧,结果与多名朝臣结怨,总遭弹劾。建文皇帝感觉非常棘手,又把他贬到甘肃去
。准备留着等以后缺人
再用。
等到建文四年初,解缙又回到京师,但建文皇帝刚想起他、皇帝自己就“自焚”
。
不过这时京师又有新皇帝,便是永乐帝。解缙上来投靠,说甘肃太远、羊太多,想做京官……永乐大喜!
宽阔千步廊,两侧聚集
许多衙署。而翰林院则在千步廊后面,是皇城里离皇宫午门最近
衙门之
。
高贤宁便在这个衙门里上值,他是个谦逊随和人。虽然同僚大多是进士出身,但很快就与他熟识
。
在翰林院,真乃往来无白丁,结交都是知书达理之人,同僚待人很客气儒雅;环境又好,高贤宁很快便觉得在这里当官挺好
。
京师因此给高贤宁留下很好
印象。
同僚里只有个人有点瞧不起高贤宁
意思,很快高贤宁就听到
个多嘴
同僚告诉他:那人背地里说过高贤宁不走科举正路,专挑歪门邪道上位!
原来燕王府
屋子武将,不缺武将,就缺文官!他娘
居然有士林名人主动来投,永乐马上把解缙当作宝贝,准备好好用他。
解缙马上被任命京官,先做个翰林侍读再说。于是解缙终于翻身
。
……最近高贤宁和解缙又要在个屋子里上值,因为大伙儿要
起编修《太祖实录》。先编修,做
些准备工作,等以后才能定稿。
翰林院大堂上,摆满
书籍案牍,空气中飘着墨香,“沙沙沙”毛笔尖
又说高贤宁靠写《周公辅成王论》沽名钓誉,却马上自食其言、投靠新君,不过走“终南山捷径”罢。
那个人就是解缙。
解缙名声也很大,出名比高贤宁早。高贤宁很早就听过这个人
事,但他只是笑笑而已,并不作评论。
传说中解缙还在襁褓中吃奶,就开始学识字;五岁时神通之名已传遍乡里。接着考秀才、举人、进士是
路凯歌顺风顺水,乡试更是位列榜首,人称“解元”。
等解缙考中进士时、还不到二十岁,在这个白发苍苍人还极可能不中举
年代,不到二十岁
进士,那是相当
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