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尽管这段时间恰逢科技迅猛发展,公众人物也多对此趋之若鹜。罗琳手下工作人员最终还是在2009年秋天用她名字开设推特账户,当时她正在写作《偶发空缺》(TheCasualVacancy),开设账户之后头年半里,她只发布条推特消息:“这是实名账户,但恐怕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仍是最爱。”
当然,深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人物和厌恶电脑之人。众所周知,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通常是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正是在1995年次思考周中,盖茨写下著名“互联网浪潮”(InternetTidalWave)备忘录,将微软注意力转移到家名为网景通讯(NetscapeCommunications)新兴公司。另外很具有讽刺性是,被称作网络朋克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Stephenson)参与创造流行网络时代概念,们却几乎无法通过电子通讯方式联络到他——他个人网站上没有提供电子邮箱地址,还贴出篇文章,解释自己故意不使用社交媒体原因。下面段话是他曾经对此解释:“如果如此安排生活,能够得到很长、连续、不受人打扰时间,就能写作小说。反之,如果备受打扰又会怎样?不会有部传世小说……而是会有许多封发给个人电子邮件。”
在具有重大影响力人物身上,深度工作普遍存在现象很值得强调,因为这种现象与当代大多数知识工作者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这个群体过快淡忘深度工作价值。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远离深度工作,原因显而易见——网络工具。网络工具是个非常广门类,包括电子邮箱和短信等通讯服务、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网络,以及BuzzFeed和Reddit等炫酷娱乐信息网站。这些工具兴起,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电脑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2012年,麦肯锡项调研发现,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其他工作者们则有将近30%时间只是用于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思考。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知识工作者也并没有游手好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