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赵匡胤自己办着办着都没啥信心,只觉得目前所作所为漏洞百出、凌乱不堪。
但对手是不会管他有没有信心!没有信心更好,人家不是要公平决斗,而是不择手段弄死他!所以有没有信心也得硬着头皮继续下去。
他发现自己这边很多疏漏。比如殿前司衙署防御不强,虎捷军已经控制内城东部主要路口,幸好按兵不动。赵匡胤寻思:郭绍部可能是为在前期尽量避免反抗和混乱,不敢主动进攻;但等他们腾出手来会怎做就不清楚。
对方连这种细节都布局得十分周密,粗,bao兵变下却有股子细腻作风。
另外几个兄弟,关系不是特别亲密、他自己去比较妥当。
如果有更周密准备,赵匡胤能聚集更多人。
他实力也明显比郭绍大,铁骑军左右二厢厢都指挥使都是自己最好兄弟,军级主将有他兄弟、也有投奔石守信人;底层武将包括些指挥使、副指挥使有不少是他亲兵出身,在整顿殿前司时候趁机安插在铁骑军……提拔为低级武将没那明显。赵匡胤在铁骑军控制力和得到信任度,稍不如郭绍;但他把两厢都抓住。
而且赵匡胤影响力不局限于铁骑军,赵晁是他父亲在世时世交,现在就是控鹤军右厢都指挥使(左厢厢都校袁彦不是赵匡胤人)。不过控鹤军他只是稍有涉足,比如赵晁以前是侍卫司武将、迁控鹤军不太久,名声也不好;另有几个以前交好过兄弟也不在关键职位。
他和郭绍都面临同样问题:威望和“身份”不够。在身份上,赵匡胤反而还不如郭绍;郭绍和河北贵胄符家联姻,在外面地位反而比赵匡胤高。
但无论如何,如果忽略控制力微妙差别,赵匡胤嫡系实力至少是郭绍两倍!
可是如今仓促之下,只能挑些比较靠谱人应对。
……赵匡胤此时心情就好像是吃大盆苍蝇似!明明自己实力更强,而且计划和部署策略都已经完善,只待时机恰当就施行。却在关键时刻被搞个措手不及、只好临时为节省时间改变策略,完全没有最大化发挥出他能量。他心里非常不服气,也感到非常憋屈!
娘!关键时刻点点差错,能抵得上他四年经营大半成果。
行人分头行事,十分仓促地召集将帅去殿前司。因为事先没有开始实施,密谋还停留在蓄势待发阶段,为最大可能地不泄密,知道人只有两个……又加上今天上午时机不恰当武将们都是分散,措手不及之下,浪费大量时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