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尊事苏轼、黄庭坚;轼、庭坚获罪宗庙,义不戴天,片纸只字,并令焚毁勿存,违者以大不恭论。”[71]
引起这份再次提出警告诏书原因也许是,有人发现蔡京最小儿子蔡絛写本诗话著作(译按:《西清诗话》),将元祐党人苏轼和黄庭坚列为重要诗人代表。这件事导致后果是,1123年九月,蔡絛被革去所有官职和称号。[72]
这两件事说明个问题,人们逐渐认识到,反对“元祐学术”法令形同虚设。至少在蔡絛这件事上,惩罚并没有维持很长时间。蔡絛在年之后就被重新任命官职,并作为他父亲代表回到三省数月。
苏轼及其追随者著作自此之后是否就很难找到呢?史料中几乎没有这样记载。也许徽宗z.府根本没有太多能力去执行他命令。显然,上述这些人著作都保存下来;相反,徽宗大多数重要*员文集却没有存世。
扩大太学
徽宗开始公布他不希望在z.府任职几百人名单,几乎与此同时,他也为数千人提供进入太学机会,使这些人有机会通过太学升舍法进入朝廷效力。与元祐党人黑名单代表大棒政策相比,太学教育可以视为种胡萝卜政策。如果这两种政策都能收到预期效果,就很容易在朝中安置些支持新政*员。
宋朝初期,朝廷主办学校教育就开始,在1043年范仲淹倡导“庆历新政”和1069年之后王安石变法中,它直是改革议程中重要组成部分。[73]神宗统治时期,新法对汴京z.府教育制度进行重组,在太学推行不同等级升学三舍法。徽宗政策将这制度推广到全国,从而在这方面又前进步。
蔡京升任宰臣后,很快提出他教育改革计划。1102年八月二十二日,蔡京向徽宗呈上份包括十点建议奏疏,提出应当在全国设立学校,因为教育是当务之急。他还建议扩充老师、学生和学校数量,并扩大划拨土地面积。不仅在各州,各县也均须开办学校,其中包括提供初等教育小学。太学生员将被分为三个等级(外舍、内舍和上舍),生员通过考核,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升舍。这制度被称为三舍法。达到太学上舍学生可以通过参加考核直接授以官职。[74]
学生数量扩充,为容纳这些人,徽宗还在京城南郊营建太学之外学,赐名辟雍,得名于古籍记载周天子所建学校名称。负责建造辟雍建筑师是几年前曾为徽宗及其兄弟们设计府邸李诫。辟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