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最重要内容就是讲等级身份区别:天子、诸侯和大夫、士这些世袭贵族,都有和地位配套待遇、礼仪,比如天子用“九鼎八簋”吃饭(鼎是装肉食,簋是装粮食类主食),天子死,也用这套东西随葬。诸侯是七鼎六簋,大夫是五鼎四簋,士是三鼎二簋……甚至坐垫子有几层,都有专门规定,而且从生管到死,还要管到后人祭祀。孔子热衷研究这套礼仪规范,最反对下级僭越,使用上级排场。
上面是统治阶级内部秩序,此外还有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关系:贵族和农民。那时农民几乎都是贵族家私产,没有属于周王、国君。
在孔子看来,老百姓都是笨人,天生就是伺候贵族,这是万古不变秩序。他说,上层人聪明有文化,下层人愚蠢,这道理到哪儿都不会变;12治理老百姓,让他们糊里糊涂地听话就可以,不能让他们太聪明;13都是这个意思。
穷人过日子困难,对富人(贵族)难免有仇富情绪,特别是那些跟贵族打交道多些,没有距离感和敬畏感。孔子很担心这种趋势,他说,穷人要是喜欢,bao力,仇视富人,就会出乱子,特别是在富人为富不仁情况下。14
在颜家庄长大孔子最解老百姓心态,这关系到怎统治这些人。古代老百姓没文化,个共同点就是怕官府、怕老爷。到民国时候,阿Q上大堂还不由自主膝盖发软,跪在地上。所以孔子就教学生,你们以后当官,管老百姓,得端着架子,不能乱说乱笑,“君子不重,则不威”。15有分量,有威风,才镇得住老百姓。
现在看来有点滑稽。但那时老百姓就吃这套。别看阿Q那个小人物,他放胆闹起来也很难缠。要让他老实听话,就得板着脸拍惊堂木,不行再打几板子。孔子早年弟子很多都是穷人,颜家庄老乡亲。孔子得教他们怎当上等人,当老爷。那些阔学生,贵族子弟,不需要学这个,他们从小就有下人伺候,知道怎指使、驾驭下人,甚至比孔子还拿手。
中国后来历史,从战国列国搞变法,基本消灭贵族阶级,专制君主直接统治黎民百姓,社会阶级划分就不那明显,普通老百姓通过个人努力也能改变命运,进入官僚队伍。或者是底层造反、改朝换代,比如陈胜吴广造反,高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阶级差别已经糊弄不老百姓。再到隋唐,科举制度建立,通过读书考试改变命运,成天经地义事。所以孔子时代世袭阶级观念,在后世中国并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