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臣再这样劝,他头脑也清醒冷静下来,心中暗道:“若非此人,吾其亡矣。”
付您。”
“就算胜,民众力量崛起,可这里距离泗上太远,却在魏韩楚包夹之中,就算是您切都顺从墨家意思,变革制度、制定大宪,可魏楚韩必要除之而后快,郑国夹于魏韩之间,如何抵御?”
“现在魏韩攻打您,不过是为利益,土地、人口、财富,这还是可以谈,只要守卫住,至少可以做个封君。”
“可若是您过于亲墨,以至于这里效仿宋国制度,那魏韩必然是不能接受,将来魏韩攻打您,那可就是为大义,届时您不但封君做不成,只怕还要被处死……”
“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届时只怕这句话便是对您说啊。”
郑伯效尤,其亦将有咎。这句话就是以儆效尤原来,出于郑伯,又只怕将来再应于郑伯。
郑君乙已然明白,当初墨家来到郑国,郑君设想是依靠墨家帮着改善下城防,他明白郑国国力衰弱,也根本没想过要独自对抗韩国。
昔年驷子阳有壮志雄心,那是因为那时候郑国尚且还有和韩国对攻力量,如今分为三,魏韩已得其二,这时候便是驷子阳复生也不敢做这样幻想。
墨家前来郑君欢迎本意,就是改善新郑防御,能够做到韩国入侵坚守个月以待魏楚介入,根本没想着什富国强兵自力更生,那不现实。
谁曾想这次魏韩合力攻郑,使得局面下子超出他设想,之前慌乱之际答允墨家条件,现在想来已经是隐隐后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