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倒向墨家是不可能,所以最开始时候郑国和墨家谈判,也是紧抓住当年墨子止鲁阳公攻宋道理来谈:儿子不肖,用不着邻居来打。
郑君乙所考虑,或者说墨家打动郑君乙理由,也就是“以待局势有变”。
新郑单靠郑国守不住,但是天下不只是有韩国和郑国,所以只要能够坚守新郑段时间,就可能会有各国干涉情况,到时候魏国就可以借坡下驴,从而制止韩国吞郑。
只能说郑君没学过矛盾论,不能够看清楚此时局势。
原本魏国有霸权,但这霸权又需要韩国支持,所以对于郑韩矛盾魏国乐于居中调节,从而保持自己对郑和韩控制。
国独立。
驷子阳之变后,魏国趁机吞并郑国不少土地,郑君乙也只能表示认可。
因为郑国三分,七穆中驷子阳余党弑君,支持郑君乙上位,其余六穆和驷子阳余党都有血仇,投降魏国也没什可说。
驷子阳上位基础,是复仇主义,当年韩子杀郑君,在这个复仇主义背景之下驷子阳脱颖而出,从那之后直奉行对韩开战绝不忍让政策。
其实当时郑国聪明人都明白,即便魏韩是三晋同盟,但魏国是乐于见到郑国打韩国,只不过又不好意思说出口。
伴随着几年前中原大战,魏国霸权丧失,转而战略收缩,泗上崛起、楚国复苏,这都使得魏楚墨矛盾成为主要矛盾,而三晋内部矛盾居于次要矛盾,在这种大前提下,魏国放弃郑国也就顺理成章。
郑君怎也没想到,魏韩会合兵处瓜分郑国,现如今炮声就在五里之外,他也是彻底慌神。
魏国数落郑国三罪,其实没什合理,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让郑君手足无措,是郑国原本希望魏国调节,但现在魏国靠不住。
想让墨家帮着守城,墨家提
驷子阳借助复仇主义血仇之恨上位,魏国是很高兴。
明着在调停,暗地里对郑国颇多支持,用来牵制韩国。那时候三晋同盟还没瓦解,魏国也不好意思更不可能明着支持郑国削弱韩国,这就需要郑国聪明人作出正确决策。
驷子阳被杀,太宰欣派又被杀绝户,其余六穆纷纷逃出都城返回封地,各自要投韩、要投魏,恰逢当年楚国大梁城之败、王子定分裂,倒是没有投楚。
偏偏泗上崛起,楚国编练新军得洞庭苍梧又平陈蔡王子定之乱,魏国急需韩国作为盟友,这使得郑国之前希望魏国保郑独立战略彻底失败。
失败关头,墨家出面,表示愿意帮助郑国,这当真是瞌睡送枕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