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认为,合理,这样才能养兵,才能拥有大量资金兴修水利,产业升级,提供教育,实现乐土,以暂时小害赢得将来大利,权衡利弊大利小利,这是符合功利和长远。
农家认为,不合理,都是人,都付出劳动,凭什要有工农业剪刀差?凭什不能做到市贾不二价?凭什农夫就要低人等?凭什就不能用劳动量来衡量,斤铁换多少粮食是固定、农夫也不吃亏、工商业者也不赔钱?
当然最关键还是宋国靠近泗上些地区圈地、兼并土地活动,使得墨家和农家出现极大矛盾。
不圈地不兼并,缺乏廉价劳动力,泗上工商业就发展不起来;泗上人口就不能快速增加。
而且泗上其实有些政策,确实是有些……混蛋,譬如在泗上土地兼并控制极为严格,采用合作社制度以此保证兵员和粮食原材料产出,但换到宋国,却又对于靠近泗上土地兼并和农业商品化由原本贵族、如今经营农场主主导不管不问甚至支持。
在楚国活动现实,都使得农家在宋国发展极快。
农家是有人才,各种人才。
稼穑、农耕、巫医、刺客、武士……种种种种,就像是个没有封地诸侯。
名脱墨归农会医术墨者,响应农家到农村去号召,在村社开办医馆,短短年时间,就有数百名农夫在廉价寻医过程中接受农家思想。
那些深入到村社农村,教授民众种植农家,更是在农村有着极高人气和威望。
许析也曾问过些墨者,些墨者回答也实在是让许析有些难受:人人都有土地、人人都是小农,泗上工商业怎办?泗上作坊从哪弄劳动力?
人少地多,人少地多,这是此时现状,由铜器时代直接跃进到铁器时代,使得原本不适合耕种土地成为适合耕种土地;适带来各种高产作物,使得农业工商业比例可以比之前有极大调整;大量土地可供开垦如果想要当皇帝那就安安稳稳地保证良家子和自耕农利益、然
如果只是到这步,其实农家和墨家分歧几乎不存在,甚至于很多农夫分不清农家和墨家,认为这两家都是家人。
土地归天下人所有而非天子诸侯所有、每个人都应该拥有维系自己生存土地,单就这个打破旧规矩理论,确实没有什区别。
但等到土地分与天下之后该怎办,双方分歧就变得很严重,还是拿简单冶铁作坊作为例子。
冶铁有没有利润?有,而且是,bao利。
这种,bao利是不是合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