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五子之歌》还是君舟民水,从“理性”推断来看,君主应该实行善政仁政,防止被民众推翻才对。
可是古往今来,君主却鲜有实行仁政善政,被民众推翻这样事早在春秋时期就常常出现,弑君或逼君出国这样事屡见不鲜。
究其根源,就在于缺乏根“利益”分析,这是墨家擅长,但是这次却故意回避这个问题,而是用这些说法来做理性推论。
于是民众听来,怎看君主都会变革,不会有不变革可能。毕竟,自己是水,君主是舟,若舟不想翻覆,就该让水平稳才对。
这只要不是傻子按说都会做出这样选择。
贵族们这些年施加在民众身上、因为距离泗上太近对比所产生怨气,随着墨家发动舆论宣传,竟然逐渐扫去费国都城内阴霾,露出片仿佛是朝阳将升、黑夜散去希望。
适既然少有没有用利益分析去说这次变革可能与不可能;也没有说明白这次墨家提出“利民”建议对贵族而言到底有多苛刻绝不可能接受,徐弱等人在费国都城宣传,便统成种口径。
种“理性分析下,可以得出必然会变革”结论,但这个理性基础,却是种历史唯心推测,这种奇怪糅合,变为都城费人带来许多希望。
聚集地方,墨家引导着民众心情,没有传唱《硕鼠》、《乐土》等些明显“反”歌,而是传唱些颇有改良意味《五子之歌》。
正是“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予视天下愚夫愚妇,能胜予,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懔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问题在于舟为何是舟?舟之上又坐着谁?坐在舟上人需要什样水?
这些根源问题,暂时被舆论所忽视,造成种假象:舟之上人,理所当然是应该利于水人。
铺天盖地宣传之下,这件还未发生
这是首劝诫君主歌,并非是墨家篡改或是制作,而是源于《夏书》。
说是昔年太康尸位,以逸豫灭厥德,黎民咸贰,乃盘游无度,畋于有洛之表,十旬弗反。有穷后羿因民弗忍,距于河,厥弟五人御其母以従,徯于洛之汭。五子咸怨,述大禹之戒以作歌。
墨家看重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这八个字。
而徐弱等人又在宣扬“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这句话本该是几十年后出生荀子说,但适既然已经抄袭过劝学篇,这番话自然也早超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