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面是深灰色,往远处看,各个方向同时变得昏暗,这就是“八表同昏”,然后雨渐渐下下来,四处道路因为积满雨水都不好走,这就是“平路伊阻”。其实这种感觉并不十分糟糕。既然下雨,不方便出去,别人也不会来,天地之间,忽然有间属于自己居所。方面好像不能够去做些什,可是方面,在被迫停止时间里,个内在世界活动空间被创造出来。
果然,陶渊明下面就说“静寄东轩,春醪独抚”,意思是“获得安宁,就在东边有高窗屋子里个人品尝新酿成春酒”。当们把注意力放在这两句上时,会觉孤独之中又生出适意与饱满。曾经在间十几平方单身宿舍里住七年,度过很多这样日子,所以对孤独很有发言权。孤独是相当美妙,特别是外面有个友好自然,屋里有恰好够用舒适和闲暇时。但是,当孤独需求得到满足,杯春酒真拿在手里时,下个愿望是什?
正是在什都不缺、能享受孤独乐趣时,才会产生种纯粹情感需要。它唯要求就是请个人来共享生活美妙,除此无他。可是朋友真是很远啊。“悠邈”是可以用来形容星辰或神话之远。甚至觉得地理距离再远都谈不上悠邈,只有音书断绝或心理上存在着无法跨越隔阂,才谈得上悠邈。比如对好朋友因为件小事闹翻,从此互不往来,但心里仍有时挂念,这种感觉大概就是“良朋悠邈”。既然无法相见,只能“搔首延伫”,抓抓头,徘徊几步,仅此而已。第章到这里就写完,没有什惊天动地事情、海枯石烂感情,但读起来就像在写们都经历过生活。
第二章只是把上章意思又写遍。《停云》《时运》和《荣木》这三首四言诗用同样技巧,会在第二章重复第章意思,只是语言表述不同。第章说“霭霭停云,濛濛时雨”,第二章就说“停云霭霭,时雨濛濛”。语序颠倒带来感受上微妙差别。
“霭霭”“濛濛”在前,首先映入眼帘是事物状貌而不是事物本身。这样语序代表认识过程:霭霭者何物?霭霭者停云也。濛濛者何物?濛濛者时雨也。就像初次登临地球外星人,第次认识春天云雨。而第二章中名词“停云”“时雨”在前,形容词“霭霭”“濛濛”在后,仿佛说认识那朵云来,它依然是霭霭;熟悉那场雨来,它依然是濛濛。宋代钱时有诗曰“客里对花如旧友”[47],那是因为客里没有朋友。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