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在谈吐间仍透露出些端倪,例如她在叙述自己人生时,多半聚焦在结婚生子之前阶段,她是如何孜孜矻矻,如何挤进全校前十名,如何找到众人歆羡工作,等等。母亲这时手势繁复且华丽,她言语架构出世界,步调紧凑且充满冒险。
等故事进行到她与爸结婚之后,母亲叙事态度变得很平稳,甚至有些呆板、无趣,因为,后半段主角冷不防地变成和妹妹,故事轴心成们。这是母亲故事,她反而退居幕后把舞台让出来,屏气凝神地看着和妹妹在上面演出。这或许就是所有问题根源:母亲从自己人生舞台走下去,把和妹妹推上场。
☆
故事要从永远算不完数学习题说起。
父母在管教小孩时,有个很简单出发点:不希望小孩重蹈自己覆辙。以母亲背景来说,在她接受教育时,所有科目分数都十分理想,唯独数学科始终差强人意。为此,她花更多时间苦读,投资回报率却很低,联考成绩出来,数学科把整体平均成绩拉低不少,她与台大擦肩而过。这算是母亲求学史上最大次滑铁卢。
即使之后她在大学认识父亲,顺利地跟父亲出国念书,拿到语言相关硕士学位,她仍旧无法忘怀联考时数学失败经历。因此,在这个大女儿出生前后,母亲拟定套很系统学习模式。她出发点很好理解:只要比般小孩更早接触数学,耳濡目染之下,绝对会有很出色成效。
还很小,还无法顺利抓握物体时候,母亲已尝试教简单加减原理,素材可能是随处可见纸花与糖果,或者是散步沿途行道树与小鸟。这种活泼方式很吸引人,很快便理解加减规则,在进入幼儿园时,对三四位数加减已经驾轻就熟。母亲并不满足,很快她提高难度,进入乘除和四则运算,生活化教材不再容易寻找,母亲从坊间买来她认为“很有趣”数学习题,先把题目浏览遍,勾选出她觉得有价值题型给练习。对五六岁而言,这部分学习有点难度,混淆些符码意义,出错概率也越来越高,母亲从来不掩饰她失落与沮丧。相反地,如果答对概率很高,母亲也不吝于绽放微笑,拍拍肩膀,赞许聪颖。
母亲两极化反应,让成个非常好胜、得失心很重人;此外,为和喜怒无常母亲相处,变得很敏感、很擅长察言观色。这些人格特质好坏,长大后很难分说,但对个不到十岁孩童而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