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皇帝对民间搜刮金银做法已经引起民愤,而劝说皇帝停止搜刮恰巧是李纲,这给他积累足够口碑。
动乱导火索是名太学生上书。这名太学生叫陈东,当初也是他不断地上书要求惩治“六贼”,导致宋徽宗亲近大臣下台。陈东做法很有宋朝士大夫特点,由于宋朝皇帝不杀谏官,于是士人们对多大官都没有敬畏之心,该骂就骂。从政治谱系上说,他们属于实务经验不足年轻左派,在当权者看来,是找麻烦,但在某些关键时刻,他们理想主义又确能够逼迫皇帝做出某种程度改变,避免社会彻底板结。
二月初五,陈东联合在京城数百位学生来到宣德门外,跪在地上,要求将封信传给宋钦宗。[24]信中要点是:第,他们把皇帝大臣分成社稷之臣和社稷之贼两类,社稷之臣主要指是李纲,而社稷之贼则包括当时大部分宰辅,比如李邦彦、白时中、张邦昌、赵野、王孝迪、蔡懋、李棁等人。第二,指出场小败说明不什。虽然败仗与李纲无关,但在当时宣传下,大都认为是李纲策略导致败仗,太学生显然也是这认为。但太学生已经意识到李纲是受人陷害,更何况,像童贯等人闯惊天巨祸,皇帝都还没有完全追究,反而对李纲痛贬,这说不过去。第三,希望皇帝重新起用李纲、种师道等人,贬斥李邦彦等人。让李纲继续守卫京城,让种师道率兵进攻金军,获得完全胜利。
太学生上书消息惊动京城,于是更多人来到宣德门外。当天,在皇帝宫前已经聚集数万人,他们鼓噪着不肯离开,表示除非见到李纲和种师道复职,否则不走。
群体事件正在进行中,大臣们散朝时间到。群臣从东华门恰好走到群体事件现场,李邦彦也在内。众人立刻围上去,对着他大骂,直斥他罪过,更有人冲上去脱掉他靴子。眼看自己就要挨揍,李邦彦吓得赶快逃走。
皇帝命人将陈东等人上书收进去,过会儿传来旨意,表示众人话很好,定会施行。
既然皇帝答应,有人就准备散伙。但另外人立刻意识到,z.府许诺除非当场办,否则定做不到。他们鼓动大家留下,要亲眼见到李纲和种师道,确信他们已经复职才走。会儿,掌管军事吴敏走出来,告诉大家,李纲因为用兵失利,暂时罢免。但这只是非常时期,等金兵走就立刻复职。
从朝廷安排也看出来,宰执们已经倾向于不折不扣地接受金军要求,先把金军糊弄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