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康王送回,[30]二月初十就已经拔营离开。[31]原本以为他们在渡过黄河时会遇到困难,但金军早已做准备——架好浮桥,天之内就渡河完毕。
金军离开也将宋军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矛盾最大程度激化。在主和派看来,金军离开是他们充分斡旋结果,也是场重大外交胜利,如果不是主和派坚持和平方针,也许汴京城就会血流成河,如果不是主战派从中作梗,事情还会顺利得多。
但在主战派看来,各地勤王军队已经二十多万人,这些军队只有少数人参与点点抗金作战,其余人虽然满怀热情,却还没有动手,就听说皇帝选择和平,付出巨大代价。他们认为,仅仅因为姚平仲次小小失利,就彻底放弃武力解决,确是太窝囊。
持这种观点不仅仅是李纲,还包括许多其他人。比如,在燕京被俘沈琯被金人放回之后,在二月初十见到李纲,立刻提出建议。由于他在金军大营里待过,对金军实力知根知底,他说,金军不过只有五万人(比李纲预计还低),能打仗只有万把人,其中二太子斡离不营只有两千骑兵,郭药师常胜军有三千骑兵,诸营步兵也只有三万多人。这些人还并没有都过河,只有多半人在河南地区。总体上金军与宋军相差悬殊,完全应该立刻袭击金军。[32]
李纲接纳沈琯提议,向皇帝报告。与此同时,种师道也要求在金军渡河时候发动袭击。[33]但他们建议都被主和派给挡回来。
李纲还不甘心,又拐弯抹角提出另个建议:在北宋初期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时,辽国侵入北宋领土,虽然双方签订和平协议,但在辽军离开时,北宋仍然用大部队“护送”他们离境。在宋军护送下,辽军走得特别快,也没有办法进行掠夺。李纲提出应该按照澶渊之盟时期规矩,派大军将金军护送出境。[34]这次他提议终于得到答复。
李纲得到皇帝许可令,立刻派兵十余万,分数路出击,他下命令不是防御性,而是进攻性,只要各路将帅找到时机,就毫不犹豫地进攻金军。宋军急不可待地行动,他们在邢州和洺州之间追上敌人,双方相差只有二十余里。
就在宋军摩拳擦掌准备扑向敌人时,事情突然又出现变化。原来,金军西路军有消息。
粘罕率领西路军在前期势同破竹,但到太原就被张孝纯阻挡住,迟迟不能南下,使得金军钳形攻势难以形成,只有东路军到汴京城下,西路军直无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