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集团首先在政治上(当然主要依靠军事手段)控制越来越多原非华夏地区,接着在这些地区开始华夏化运动。[3]历史地看,华夏化是个缓慢过程,是从局部地区和部分人群开始逐渐在空间和社会中扩散过程。开始,华夏化地区和人口有如孤岛般点缀在非华夏海洋中,可是,历史基本轨迹却是,这些华夏孤岛直在成长和扩张,并最终逆转孤岛与海洋关系。[4]当然,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无论在非华夏社会各族群之内还是在同族群不同单元之间,华夏化都是以不均匀速度和幅度,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程度上分阶段进行。
表现在空间上,就是们要说华夏文明边界波动。如果以古人常说“天下之中”河洛地区为中心来看,华夏文明四千多年来在空间上各个方向成长似乎是相当均匀。几乎东亚大陆所有农业区都实现华夏化,例外出现在朝鲜半岛和越南半岛,而这两个半岛历史上正是华夏政治体多次进入又反复退出地方,是华夏文明在东亚农业区波动幅度较大特殊情况(无疑,是可以很好地给出历史解释)。在非农业地区,由于清朝帝国构造包容大规模多族群多文化社会与政治单元,从而遗留给现代中国以巨大北部和西部版图,同时也使得现代中国政治边界与传统华夏文明边界出现明显不致。当然,历史上二者从来就没有过完全致时刻,但值得思考当代中国民族问题学者注意是,清朝遗产中这二者间差异特别突出。
依靠现代中国版图,会产生种错觉,即认为传统华夏文明历史时期在各个空间方向上推进所取得成就都是相当。其实,从投入产出比角度看,历史上华夏政治体扩张和华夏文明扩展在不同地区是非常不均衡。在农业地区,首先是北方华北平原、江淮地区、胶东半岛、关中平原等麦作区,以及长江以南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太湖平原等稻作区,还有西南成都平原等,早在秦汉之际就被整合进华夏文明圈。而汉武帝时代大扩张中,不费什力气就拿下瓯越、闽越、南越和西南夷,而同时期与匈奴战争不仅耗时长久,而且几乎把汉朝拖垮。究其原因,不仅因为匈奴有骑射优势,而且因为华南广大地区各个族群政治发育水平都不高,政治体规模都不大,都不足以动员支较大军队来抵抗汉朝偏师之击。无论是哪些原因起主导作用,军事征服在南方成功是如此轻易,使得紧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