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食邑七百户。不过异姓封王做法毕竟违背孝文帝以来政治传统,所以很快就被迫放弃,陆子彰又做回东郡公,“除安西将军、洛州刺史”。把陆子彰放到洛州,是因为洛州作为近州,有拱卫洛阳西门意义。随后孝庄帝刺杀尔朱荣,尔朱氏疯狂报复,都没有涉及陆子彰,可见他因在外州,没有在这场宫廷大戏中扮演任何角色。而他亲弟弟陆士廉和亲叔父陆希质则忠于孝庄帝,在建州(今山西晋城,是洛阳与晋阳之间交通枢纽)阻击尔朱世隆等,城破被杀。他们对尔朱氏采取如此敌对立场,定是基于家里多人死于河阴深仇大恨。但不知为什,与孝庄帝关系更近陆子彰却平安渡过这危机。
陆子彰再次得到重用,是在高欢所立孝武帝永熙年间。而且由于他没有卷入高欢与孝武帝之间斗争,在孝武帝西奔关中以后,陆子彰仕途依然顺畅,“年历三州,当世荣之”。后来,陆子彰又先后主持瀛洲、沧州、冀州和青州军政事务,显然是很得高欢信任。武定八年(550)二月,他被任命为非常清显中书监,个月后去世。《魏书》评价说,陆子彰最初到外州任职时,“以聚敛为事”,但后来幡然自新,“晚节修改,自行青、冀、沧、瀛,甚有时誉,加以虚己纳物,人敬爱之”。又说他“崇好道术”,就是信持佛教,“不忍害物”。有次他患重病,医生开药方有桑螵蛸,即种螳螂科昆虫,俗称刀螂。陆子彰觉得吃桑螵蛸就是杀生,违背佛陀教导,所以坚持不吃这味药,史书说“其仁恕如此”。[24]
值得注意是,《魏书》给陆氏诸人所列传记中,陆子彰作为个不怎重要历史人物,却获得相当长篇幅和相当正面评价,而且卷末“史臣曰”最末句还说“希道风度有声,子彰令终之美也”,特别称扬陆子彰父子二人。这种情况发生在《魏书》中,原因通常是史书编纂者偏袒,而这种偏袒发生,往往是因为恰好有自家代表人物参与修史,或与修史者有良好关系。在陆子彰这个案例中,是因为陆子彰长子陆卬不仅参与修史,而且还是东魏文坛上个人物,与包括魏收在内修史诸人都是朋友关系。《北史》记陆“卬字云驹,少机悟,美风神。好学不倦,博览群书,《五经》多通大义。善属文,甚为河间邢卲所赏”。陆卬文才敏捷,多次参与接待萧梁使者,席间赋诗,他必是最先完笔个,“虽未能尽工,以敏速见美”。在东魏北齐受到信任文人中,陆卬算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