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该地区谋取利益”。当z.府不得不在惩罚和殖民利益之间选择时,z.府选择后者。然而,z.府不允许韦伯返回波兰。53
对于那些确实得以返回波兰王国人来说,回国是苦乐交加事。在整个19世纪,返乡流放者与他们此前被迫离开社会之间出现痛苦脱节。走完这段期盼已久、距离数千千米旅程后,他们通常会发现,在片已经继续向前、把他们遗留在后土地上,他们陷入困境、身无分文。1857年,十月起义领导人彼得·维索茨基获准返回波兰。此后二十年,他在华沙附近个小农场勉强度日,最后在贫困中死去。54西伯利亚生活远离俄国欧洲部分和波兰王国快速变迁。这些前流放者在回家时不仅身体变老,思想也变老,他们会像逝去时代代表样在他们先前生活城镇与乡村中缓步走动。当尤斯蒂年·卢钦斯基在1848年获得沙皇许可回到俄国欧洲部分时,他发现:
十五年流放生涯从来没有真正结束。流放踪迹总会保留下来。即使是那些判处流放人也不能将其抹去……家乡生活在继续自然地进行下去。在十多年放逐之后,流放又回来。他在每个地方都能遇到熟悉面孔,他在每个地方都受到热烈欢迎。但仅此而已:每个人都回到自己事情中,回到自己日常生活中。流放者仍然是流放者,因为曾经把他绑在自己国家实际事务和商业事务上金线已经断……种不确定悲伤四处追逐着他。他灵魂永远伤痕累累。55
数千名波兰回归者在自己曾为之牺牲土地上经历着同样静悄悄疏离悲剧。如果作为个人来说,许多人被遗忘,但作为个群体来说,1830年起义者支配着欧洲思想觉悟,刺激着波兰民族主义浪漫主义思想,破坏着俄国专制政权名声。
生活在欧洲西部波兰流放者把他们剑换成笔,将鼓舞人心波兰形象塑造成个殉难国家。亚当·密茨凯维奇在巴黎法兰西公学院讲堂内猛烈抨击俄国专制主义。他戏剧《先人祭》(1823—1832年)和史诗《波兰民族和波兰朝圣之书》(1832年)很快被翻译成英语和法语,并把波兰塑造成“诸民族基督”形象:在18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波兰被瓜分期间,被邻国钉在十字架上;在1830年,因为对自由崇高期望而被碾轧。在他灼痛民族苦难图景中,在西伯利亚波兰流放者遭受折磨位于中心舞台。自由已经被逐出波兰,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