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三年农历年后,在台中重逢南开同班同学沈增文介绍到台中中代她课,教高中英文。她考上美国国务院战后文化人员交换计划奖学金,六十年来世人皆称它为“傅尔布莱特交换计划”,对国际文化交流有深远悠久影响。她去受英语教学训练,半年即回原职。对教书极有兴趣,除父母之外,最念念不忘就是南开中学老师。最敬爱孟志荪老师,和其他老师,无论学识和风度都是很好典范。而在武汉大学。朱光潜老师不仅以高水平授业,且在感情困顿之时为解惑,使生有个不易撼动目标。如今已在“家里蹲大学”(母亲自嘲语)蹲三年半,这个代课工作开启人生又个契机。第次走进育才街台中中大门。就看到那座创校纪念碑,五年间多次读碑上文字都深受感动。正面刻着:
吾台人初无中学,有则自本校始。盖自改隶以来,百凡草创,街庄之公学,侧重语言,风气既开,人思上达,遂有不避险阻,渡重洋于内地者。夫以彪龄之年。旦远离乡井,栖身于万里外,微特学资不易,亦复疑虑丛生,有识之士深以为忧,知创立中学之不可缓也。岁壬子,林烈堂,林献堂,辜显荣,林熊征,蔡莲
舫诸委员,乃起而力请于当道……
募捐二十四万余元,林家捐地万五千坪,九五年建成,是日治五十年里以台湾子弟为主中学:即使为维持台中中校名,亦经多年奋斗。
这样值得骄傲立校精神,令极为尊敬,在那里执教五年,成为那可敬传统分子,也令感到光荣。台中中,让时时想到教育成人南开精神,也常常想到父辈创办东北中山中学,不仅为教育“以髻龄之年,远离乡井”家乡子弟:并且要在国破家亡之际引导他们,在颠沛流亡路上养护他们。而中山中学于抗战胜利回乡,竟更无依靠,校名、校史埋没四十六年。直至九九五年才由早期校友协力在沈阳恢复校名,重建校史。台中中能秉持创校理想。作育流人才,近百年稳定发展,风雨无忧,校友多为台湾社会中坚分子。
这样以忧患精神立校学校,都有相当自强自信气氛。那时日本殖民者离去不到十年,几乎所有教员都是由大陆历经战乱来到台湾,大多数出身名校,教学水平与热忱均高。台中中即是安身立命之所。
能从菜场、煤炉、奶瓶、尿布中“偷”得这几小时,重谈自己珍爱知识——用好文字抒情、写景、论述都是知识,自己感到幸福。班四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