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四七年十月第次乘螺旋桨飞机过台湾海峡时,心中很是兴奋,因为这是地理书上地名,好似在地图上飞行感觉。两小时很快就到。
台北这名字很陌生,飞机场相当简陋,大约也是“临时”吧。既然大家都说台湾是个很小海岛,应该立刻可以看到比较熟知“鸡蛋糕”(吴振芝老师地理课上基隆、淡水、高雄),至少可以先看到真正香蕉与菠萝。
初见台北真是有些意外,既没有椰树婆娑海滩,也没有色彩鲜艳小楼,整体是座灰扑扑小城。少数二层楼水泥房子夹在堆堆日式木造房子中间,很少绿色,也没有广场。来到台北。借住在马廷英叔叔家。
马廷英叔叔,号雪峰,九0二年生于辽宁金县农家。少年时立志科学报国,考取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博物科,以第名毕业入仙台东北帝国大学地质系。毕业后,跟随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矢部长克博士研究,专攻古今珊瑚礁生长率变化及相关古生态、古气候、古地理及占大地构造问题,发表多篇卓越论文,获德国柏林大学、日本帝国学术院双重博士学位。九三六年冲过日人之阻挠,以所学回报祖国,担任中央大学地质系教授。第二年芦沟桥事变起,内陆各省缺乏食盐,马叔叔应z.府之请,亲赴沿海及其他各产盐地勘量,并指示开探井盐和岩盐之道,有功于抗战之国计民生。
战起,京沪各机构学校纷往西南后方迁移,自九八事变后,父亲在中央负责东北地下抗日东北协会主持人,敦请马叔叔出任东北中学校长(该校成立于沈阳,不留在满洲国而迁移到北平,原有自己师生,与后来成立专收流亡学生之国立东北中山中学不同)。带领该校出山海关到北平又移南京原有师生跋山涉水,由湖北、湖南、贵州各省到四川,辛苦跋涉,他到自流井静宁寺复校。他辞职后回到研究工作,抗战八年间登山下海,研究冰川问题、准平原之成因、红土化作用、珊瑚礁之古生态与变化等,完成七部专业巨著。
抗战胜利,他应教育部之请,担任接收台湾教育机构特派员,尤以台北帝大为重要工作。因他在日本二十年。深知日本民族之心理,以中国知识分子豁达大度,对台大切设备、数据、制度乏维护,可谓尽心尽力。当时日本人尚未遣返,对马教授之学术地位及处理方式皆极尊重,但他坚不任官职,创办地质系、海洋研究所,带领学生,潜心研究,并纽调查团队前往兰屿、南沙、钓鱼台各岛,写《石油成因论》,对台湾资源之开拓有莫大影响。之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