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时,决心考大学只填三个志愿:第志愿是西南联大哲学系,第二志愿武汉大学哲学系,第三志愿西南联大外文系。中央大学因在沙坪坝家门口所以不填,希望上大学可以远行独立。据说男中部有人只填个志愿,当年南开精神颇为过度自信,但似乎也很少失败。之所以选择哲学系,乃是幼稚地想向父亲挑战:你到德国读哲学,至少也可以远赴云南昆明去读哲学,探索人生深奥意义。下定决心后,从此全心准备读哲学系,连最敬佩孟志荪老师劝读中文系,都不听,还力陈浅见哩。
记得们准备联考,也和现在考生样辛苦。南开中学里有很多学生更辛苦,因为战时他们家不在四川、重庆,只能以校为家,所以学校自修室每天开放到晚上九点,愿意学生可以留校读书,直到联考结束。不过不许点灯。因为怕火灾,虽如此大家还是喜欢去学校读书。家就在沙坪坝,但也到学校念书。当年联考也是七月,重庆是三大“火炉”之,夏天极酷热,记得铁椅椅背都晒得烫人,可是们还是坐在那椅子上拚命读,有时坐着还想打瞌睡。靠着英文和国文递补奇惨数学份数(只有四十八分),考上第二志愿国立武汉大学哲学系。但第三志愿西南联大外文系竟在发榜后不久,来信通知南开说英文分数高,欢迎前往就读,但是当时知半解,执意“追求真理,思考人
生”,决心读哲学系。谁知年后在武大受朱光潜老师劝告,仍转入外文系,生命运似已天定。终生,人生、真理似乎都非思考能解。
关于南开,使她扬名于世是校友。南开著名校友,自第届梅贻琦(九0八年)和喻传鉴(负责校务数十年)以及后期周恩来、吴大猷、曹禹(万家宝)、吴纳孙(鹿桥)……等,名单可以达“里路长”。九四九年国府迁台时,南开出身有大使十多人,部长四、五人。近年在自传中叙述南开中学影响有张忠谋和大陆总理温家宝。南开大学与西南联大校友更多,但这已在成长教育回忆“感情范围”之外。
认为在南开中学已满百年历史中,家长名单似乎更为精采,几乎可以自成本近代史。最早梁启超、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胡适、张学良、张自忠、翁文澈、汪精卫等,抗战时,在重庆南开与马寅初小女儿马仰同班三年,抗战时期名将(大约都在四、五十岁年纪)泰半都有儿女送来,因为住校,免去他们后顾之忧。同学间似乎没有人注意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