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九二四年元宵节,在家乡辽宁,这时经常是摄氏零下二、三十甚至四十度天气。母亲在怀孕期间生病,所以是个先天不足婴儿。出生后体弱多病,快满周岁时,有天发烧,高烧不退,气若游丝,马上就要断气样子。母亲坐在东北引用灶火余温炕上,抱着不肯放。位来家里过节亲戚对她说:“这个ㄚ头已经死,差不多没气,你抱着她干什?把她放开吧!”母亲就是不放,直哭。那时已过午夜,祖母说:“好,叫个长工,骑马到镇上,找个能骑马大夫,看能不能救回这ㄚ头命?”这个长工到大概是十华里外镇上,居然找到位医生,能骑马,也肯在零下二、三十度深夜到们村庄里来。他进庄院,这条命就拣回来。母亲抱着不肯松手死孩子,变成个活孩子,生充满生命力。
在那个时代,初生婴儿死亡率据统计是百分之四十左右,那样生命很像风中盏小油灯,母亲呵护,还有命中这些“贵人”围成灯罩似地为它挡风,使它不致熄灭。
不久,这位医生又到们村庄来医病。母亲抱去看他,说:“这孩子是您救回来,她爸爸在德国念书,还没有给她取名字,您给她取个名字,纪念这个缘分吧!”这位医生为取名“邦媛”,在生命之初,给双重祝福。
长大后知道此名源出《诗经》〈君子偕老〉:“子之清扬,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前几年有位读者寄给页影印自宋朝范成大《明湖文集》文章,居然有段:“齐邦媛,贤德女子……。”竟然与数百年前贤德女子同名同姓,何等荣幸又惶恐!在新世界家庭与事业间挣扎奋斗半生,时常想起山村故乡那位医生,真希望他知道,曾努力,不辜负他在那个女子命如草芥时代所给慷慨祝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