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费奥多·古贝尔(FyodorGuber),《记忆与信件》(Pamyat’Ipis’ma,莫斯科:Probel出版社,2007),第102页。
[51]见《欧洲百科全书:1914—2004》中约翰·加勒德写关于格罗斯曼文章(斯克里伯纳出版社,2006)。
40]《生活与命运》,第411页。
[41]同上,第303页。
[42]赫里斯佳·丘尼娅克确有其人,关于格罗斯曼与她谈话,参见格罗斯曼《参战作家》,第253页。给格罗斯曼留下深刻印象人,他往往会写进作品加以纪念。
[43]格罗斯曼诗词片段。
[44]《生活与命运》,第278—279页。
[45]《生活与命运》,第565页。“可是她心……”这段开头改译过。哈丽雅特·穆拉夫(HarrietMurav)文章《答复大屠杀:博格尔森,格罗斯曼和尼斯特》婉转指出,这段原先译文欠佳。感谢她提醒。
[46]加勒德夫妇,《别尔基切夫灵骨》,第206页。
[47]《生活与命运》,第863页。
[48]瓦西里·格罗斯曼,《大路》,第293页。
[49]参见艾丽丝·纳吉莫夫斯基(AliceNakhimovsky):“在格罗斯曼自己作品里,在别人写他俄语文献中,都屡屡提到这本书是个活体生命。”(《俄国犹太人文学与身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1992,第115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