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之理,显示出真知灼见,此著作应当使京都文人对他刮目相看。当时只要有名公巨卿有力推介,朝廷可以任命官职。苏询把著作呈献给张方平,张方平对他十分器重,有意立刻任他为成都书院教席。但是老苏意犹未足。最后,张方平在古道热肠之下,终因情面难却,乃写信给文坛泰斗欧阳修,其实当时张与欧阳相处并不十分融洽。另外有位雷姓友人,也写封推荐信,力陈老苏有“王佐之才”。怀有两封致欧阳修与梅尧臣书信,父子便自旱路赴京,迢迢万里,要穿剑阁,越秦岭,为时须两月有余。
在仁宗嘉佑元年(○五六)五月,三苏到汴梁城,寄宿于僧庙,等待秋季考试。这是礼部初试,只是选择考生以备次年春季皇帝陛下亲自监督殿试。在由眉州来京四十五个考生之中,苏氏昆仲在考中十三名之内。当时除去等候明春殿试之外,别无他事,父子三人乃在京都盘桓,在城内游览,参加社交活动,与社会知名人士结交。苏洵将著作向德高望重欧阳修呈上。欧阳修副和蔼可亲样子,两耳长而特别白皙,上唇稍短,大笑时稍露牙龈。欧阳修,看来并非美男子,但是见这位文坛盟主而获得他恩宠,却足以使天下士子慰其梦寐之望。欧阳修之深获学术界敬爱,是由于他总是以求才育才为己任。他对苏洵热诚接待,并经他介绍,老苏又蒙枢密韩倚邀请至家,又转介绍认识些高官显宦。不过苏洵冷淡自负态度,在朝廷领袖人物心目之中,并未留下什好印象。
苏氏兄弟则游逛华美街市,吃有名饭馆子,站在寒冷露天之下,以副羡慕心情注视大官在街上乘坐马车而过。宋朝共有四个都城,河南开封为首,称为东都。开封有外城内城。外城方十三里,内城七里,城周有城门十二座,入城处有两层或三层城圈,用来围困进犯敌军。城墙上筑有雉谍,供发炮射箭之用。因为国都地处低下之平原,无险可守,只有北部黄河绵延约有二百里(今日之陇海铁路即沿河而行),可以拱卫国都,因此拟定个设想极为周密军事防御计划。
在西部洛阳,距开封约百三十里,建立西都,用以扼制经军事要隘渲关自西北而来进犯。在东部约八十里以外商丘,设立另军事重镇,是为南都。并不怕有敌人自南部而来。在另方面,唐朝末年,蛮族已自北方侵入中国。当时有军阀,由于向北番异族霸主效忠,在其卵翼之下,遂成立朝廷,对抗中国。石敬塘向契丹王以儿子自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