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孔子出入卫国共四次,滞留陈国三年,遍历曹、宋、蔡、叶、楚等国家、地区,而子路始终追随其左右。
事到如今,子路已不再期盼哪个国君愿意推行孔子之道,然而,不可思议是,他也不再为此而焦躁不安。对于世道之浑浊,诸侯之无能,以及孔子怀才不遇,他曾经那地焦躁不安过,那地愤愤不平过。可几年颠沛流离,终于让他依稀懂得孔子以及作为追随者自己等人人生意义。
但是,这与消极“命中注定”式感受,是截然不同。即便同样是“命中注定”,也是种明确认识到“不囿于某小国,某时代,而要为天下万代之木铎[14]”之使命、十分积极“命中注定”。
在匡地遭到,bao民围困时,孔子曾昂然说道:“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话意思,现在子路也能够充分理解。老师那种无论身处何地也决不绝望、决不蔑视现实,在有限范围内追求尽善尽美大智慧,以及有意要垂范后世之举措含义,子路如今也终于懂得并予以首肯。
时候,他才又取出弓箭来,射杀两名敌军。然而,他每射杀人,都要遮住眼睛。射死三人后,他说:
“按照如今身份,这样子也足以复命吧。”
于是,他便调转战车,回去。
此事传到孔子耳朵里时,他十分叹服地说道:
“是啊,即便是在杀人时候,也还是有‘礼’呀。”
倒是绝顶聪明子贡,对孔子这种超越时代使命感少有领会,或许是因为他俗世之才太多,反倒妨碍他悟性吧。子路生性朴直,对老师感情单纯至极,故而能领会孔子之伟大。
就在这年年放浪漂泊间,子路也已年届五旬。虽难说已圭角尽没,其人格却到底也沉稳、厚重起来。此刻子路,已脱离早年落魄游侠狂妄,无论是其“万钟于何加焉”骨气,还是其炯炯有神坚定目光,皆隐隐然透出卓然家之神采。
十四
孔子第四次
然而,倘若让子路来评价此事话,他肯定会说,这简直是荒唐透顶!尤其是“对于自己来说,杀死三人已经足够”这样说法,明显含有将自己身之行为置于国家利益之上意味,足以令他愤慨不已。
他怫然冲撞道:
“遇到国君大事,做臣子,理当尽力而为,死而后已。老师您怎能称赞商阳所作所为呢?”
饶是孔子,对此也无可辩驳,只是笑道:
“你说得没错。只是欣赏他那种不忍多杀人善心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