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懈怠完美管火人而自鸣得意吧。
明治维新以后,京都城内外古老寺庙所以很少被焚,就是这种素质赏赐。即使偶然失火,火也会被踩灭、被分截,乃至被管理。以前绝非如此。知思院在永享三年失火,其后还多次征受人劫。明德四年,南禅寺本院佛殿、法堂、金刚殿、大云庵等都失过火。延历寺在元龟二年化为灰烬。建仁寺在天文二十年罹难于战火。三十三间堂在建长元年毁于旦。本能寺则在天正十年兵荒马乱中焚毁……
那时,火与火互相亲近。火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分截、被贬低,火总是能够同别火携起手来,纠合成无数火。大概人也是这样吧。火不论在哪里,都能够召唤别火,它呼声很快地传达到。各个寺庙被焚,全是由于失火、连遭火灾或是战火所致,并没有留下纵火记录。即使古时某个时代有像这样男子汉,他也只能是屏住气息。台县等待时机。各个寺庙有如日定会被焚毁。火是丰富而放肆。只要等待,钻空子火就定会相继而起,火与火就定会携手完成它应该完成使命。实际上,金阁只不过是由于罕见偶然才免于火灾。火自然而起,灭亡和否定是常态,建造起来寺庙定会被焚毁,佛教原理和规则是严密地支配着人间。即使是纵火,那也是过分地诉诸自然、诉诸火各种力量。所以历史学家无论谁都不把它当做纵火来看待。
那时候,人间是不安宁。1950年现在,人间不安也不亚于当年。如果说各个寺庙由于不安宁而被焚毁,那今天金阁岂有不被焚毁道理呢?
做得上课,却惟独经常去图书馆。5月天,遇见直回避柏木。他看见回避样子,就兴致勃勃地追赶上来。心想:假使拔腿就跑,他X型腿是不可能追上。但是,这种想法反而使停住脚步。
柏木揪住肩膀,气喘吁吁。这大概是在放学后五点半光景,为避免碰见柏木,从图书馆出来后,绕到校舍后面,从西边简易教室和高高石墙之间通路走过来。那里是片荒地,野菊丛生,地上扔下许多纸屑和空罐,悄悄地溜进来孩子们在投棒球。他们喧嚣声越过玻璃门窗,使放学后落满灰尘成排书桌教室显得格外空荡无人。
停住脚步,是在经过那里向主楼西侧走去,来到挂着“工作室”牌子花道部小屋前时候。沿墙耸立成排樟树,越过小屋屋顶,把透过阳光细小叶影,映现在主楼红砖墙上。沐裕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