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也不该如此胡说。此后便再没有人提起他氏族来,所以终于不知道阿Q究竟什姓。
第三,又不知道阿Q名字是怎写。他活着时候,人都叫他阿Quei,死以后,便没有个人再叫阿Quei,那里还会有"著之竹帛"⑾事。若论"著之竹帛",这篇文章要算第次,所以先遇着这第个难关。曾仔细想:阿Quei,阿桂还是阿贵呢?倘使他号月亭,或者在八月间做过生日,那定是阿桂;而他既没有号——也许有号,只是没有人知道他,——又未尝散过生日征文帖子:写作阿桂,是武断。又倘使他有位老兄或令弟叫阿富,那定是阿贵;而他又只是个人:写作阿贵,也没有佐证。其余音Quei偏僻字样,更加凑不上。先前,也曾问过赵太爷儿子茂才⑿先生,谁料博雅如此公,竟也茫然,但据结论说,是因为陈独秀办《新青年》提倡洋字⒀,所以国粹沦亡,无可查考。最后手段,只有托个同乡去查阿Q犯事案卷,八个月之后才有回信,说案卷里并无与阿Quei声音相近人。虽不知道是真没有,还是没有查,然而也再没有别方法。生怕注音字母还未通行,只好用"洋字",照英国流行拼法写他为阿Quei,略作阿Q。这近于盲从《新青年》,自己也很抱歉,但茂才公尚且不知,还有什好办法呢。
第四,是阿Q籍贯。倘他姓赵,则据现在好称郡望老例,可以照《郡名百家姓》⒁上注解,说是"陇西天水人也",但可惜这姓是不甚可靠,因此籍贯也就有些决不定。他虽然多住未庄,然而也常常宿在别处,不能说是未庄人,即使说是"未庄人也",也仍然有乖史法。
所聊以自慰,是还有个"阿"字非常正确,绝无附会假借缺点,颇可以就正于通人。至于其余,却都非浅学所能穿凿,只希望有"历史癖与考据癖"胡适之⒂先生门人们,将来或者能够寻出许多新端绪来,但是这《阿Q正传》到那时却又怕早经消灭。
以上可以算是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