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取自天津思过斋本,模样颇漂亮;2是南京本,舌头拖出来,不知何故;3是广州宝经阁本,扇子破;4是北京龙光斋本,无扇,下巴之下条黑,看不透它是胡子还是舌头;5是天津石印局本,也颇漂亮,然而站到第七殿泰山王公案桌边去:这是很特别。
又,老虎噬人图上,也定画有个高帽脚色,拿着纸扇子暗地里在指挥。不知道这也就是无常呢,还是所谓“伥鬼”?但乡戏文上伥鬼都不戴高帽子。
研究这类三魂渺渺,七魄茫茫,“死无对证”学问,是很新颖,也极占便宜。假使征集材料,开始讨论,将各种往来信件都编印起来,恐怕也可以出三四本颇厚书,并且因此升为“学者”。但是,“活无常学者”,名称不大冠冕,不想干下去,只在这里下个武断:--
《玉历》式思想是很粗浅:“活无常”和“死有分”,合起来是人生象征。人将死时,本只须死有分来到。因为他到,这时候,也就可见“活无常”。
但民间又有种自称“走阴”或“阴差”,是生人暂时入冥,帮办公事脚色。因为他帮同勾魂摄魄,大家也就称之为“无常”;又以其本是生魂也,则别之曰“阳”,但从此便和“活无常”隐然相混。如第四图版之A,题为“阳无常”,是平常人普通装束,足见明明是阴差,他职务只在领鬼卒进门,所以站在阶下。
既有生魂入冥“阳无常”,便以“阴无常”来称职务相似而并非生魂死有分。做目连戏和迎神赛会虽说是祷祈,同时也等于娱乐,扮演出来应该是阴差,而普通状态太无趣,--无所谓扮演,--不如奇特些好,于是就将“那个无常”衣装给他穿上;--自然原也没有知道得很清楚。然而从此也更传讹下去。所以南京人和之所谓活无常,是阴差而穿着死有分衣冠,顶着真活无常名号,大背经典,荒谬得很。
不知海内博雅君子,以为如何?
本来并不准备做什,只想寻几张旧画像来做插图,不料目不达,便变成面比较,剪贴,面乱发议论。那点本文或作或辍地几乎做年,这点也或作或辍地几乎做两个月。天热如此,汗流浃背,是亦不可以已乎:爰为结。
九二七年七月十日,写完于广州东堤寓楼之西窗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