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语兰瞬间惊呆,过阵才叹服道:“你查不少书吧?当时写这篇文章时候,挺不容易吧。”
“还好吧,你问正好是擅长部分。”杨锐半真半假道:“从小喜欢生物,看生物论文之类,备不少生物相关单词。这篇文章也是先看外国论文,再写出来。”
“怪不得能在《科学画报》上发表。”景语兰对此还是挺佩服。
《科学画报》在中国发行量每期有100多万份,这是个相当恐怖数字,粗略估计,每期至少有上千万人看它。此数据要到2005年以后,才会被重新打破,而在90年代,国内最好杂志也不过卖十万份而已,许多杂志社因此而倒闭。
张博明也是因此黯然离开。作为名文艺青年,《科学画报》分量是相当重,80年代杂志对人们思维
等张博明走,景语兰方才发现房间里就剩两个人,她思维还处于2000元稿费震惊中,此刻没话找话问:“你给科学画报写什文章,这高稿费?”
“篇科普文章,名字叫《生物圈》,有好几万字,所以稿费比较高。”杨锐将稿费通知单和存折收好,以后能不能继续吃肉还得看它们。西捷工厂给钱虽多,却不方便,bao露出来,再者,中国人在香港注册公司,合法不合法也是两说,透出来都是麻烦。
“你这里有《科学画报》吗?看看。”景语兰现在也不好就此离开,不如找件事来做。
杨锐点头,从书柜里翻出几本《科学画报》。他在写文章以前买本《科学画报》看文章风格,以后又买两本,之后就再没有看过。和后世科幻小说相比,80年代科学画报实在不够先进。
景语兰是学文女孩子,只看文学不看科学,倒也读津津有味。《生物圈》切入点非常好,又是正发生在外国事,杨锐这篇科普文章能登上全国性杂志,可读性自然不弱。
该杂志甚至还有向杨锐约稿,可惜他当时已经赚到第桶金,开始筹备发表论文,也就没有时间捣鼓小说。
和生物实验以及论文比起来,杨锐远远谈不上擅长小说,付出精力和时间小说也更多,根本是碰都不想碰。
景语兰却看有趣,时不时问上两句,有中文有英文,杨锐则通通用英文回答。
看到中段,景语兰还对美国人做生物圈二号有兴趣,让杨锐用英语给她解释什是“模拟地球环境微型人工生态循环系统”。
对于此类专业英语,杨锐可比日常对话还擅长,口气就吐出大量专业名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