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捕头饮口茶水道:“家夫人生啦,果然如你所说,是对龙凤胎。”知府大人喜得麟儿,他们这些伺候下人都分得红包,正是全府上下大喜事,他脸上也带着喜气。
众位大夫齐向许仙望来,见许仙微笑颔首道:“那边好。”
赵捕头道:“这次多亏你们百草堂那个什丸……”
许仙道:“安胎丸。”
赵捕头喜道:“对,就是安胎丸,母子平安。”想要伸出手来拍拍许仙肩膀,但看眼淡然而立许仙,又把手收回去,接着道:“家大人说,等到孩子满月礼时候,还请你定要去捧场,他要亲自谢谢你。还有诸位大夫也是,定要去啊!”
许仙拍拍脑袋,想要做个负责人男人,似乎也不容易啊!
问题是,什是责任呢?
而后数日之间,许仙编书大业终于走上正途,每日带着帮老中医在三皇祖师庙中研究医学药理,不得不说,群众力量到底还是伟大。而许仙固然掌握许多医学知识,但在实践操作方面,还是差这群老前辈不知道多少里。
但他还是居中主持,不但因为背下医书比较多。更因为能够用种比较科学态度,对待种种药物药方。这种态度不是朝夕形成,而是站在时代之上,无数前人实践所得结果。
但就“药引”说,本是中医中极为常用,所用药引大多也是“黄酒姜汤”这种寻常事物。但发展到后世,就变成鲁迅文中“冬天芦根,经霜三年甘蔗,蟋蟀要原对,结子平地木”这些匪夷所思东西。每每成为医者借口,医好自然是功劳,医不好只怨你没找对药引。
这请也只是面子上事,知府大人给孩子过满月,谁敢不去,待到
许仙在这些方面,自然要拨乱反正,以正视听。后世中医学没落,固然有许多原因在里面,但其中大部分是被国人自己毁掉。而最终医学之道,本不该有中西之分,样是为治病救人,相互学习融会贯通才是王道。
许仙虽然年纪最小,在这群老中医中威信却渐渐大起来。但凡有什疑难之处,必要请教于他。杏林之中,最终要比还是医术之高低,而许仙在这方面,虽然经验浅些,但还是有先天上优势。
不过数日,就将前些日子许仙个人编好书册重新整理遍,分工协作效率果然大大增长。
这日许仙正坐于堂中,审阅最新编好书册,衙门赵捕头进门来请道:“许大夫,许大夫。”
许仙放下书册,上前问,早有仆役奉上茶水。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