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方应物仍尽力维持心中点节操不灭,他不想彻底沉沦,不想当研究素材上被自己鄙视过
那种国家蛀虫。“二叔爷,
也有言在先,
家只收同族田产,外姓人
个不收!而且
家只收土地,不收同姓族亲为奴仆!”
夜再无话,方应物今天大起大落,心神疲累,吃过饭后便早早地睡下。次日天色蒙蒙亮他就醒
,不是自然醒,而是被窗外
声音吵醒
。
方应物不耐烦地披衣出门,看是谁在扰人清梦。门外立着人,探头探脑
,仔细瞧过却是王塾师王先生。
王先生笑逐颜开地对方应物拱拱手道:“老夫早看得出,你们父子都不是池中之物!”
随后又将锭银子塞进方应物手中,“不成敬意,以此薄礼为贺!”
,不过是借用你家名头而已,亲族之间,这点忙都不肯相帮?”
方应物当然知道,这叫“诡寄”,是逃税手段,虽不为官府认可,但也是民间通行潜规则之
。当然造成田籍不清,因此而起
纠纷官司也很多。
但方应物有点抵触之心,熟读明史他怎能不知道,正是因为这种规矩,明代后期国家财税越发艰难,最后产生连锁反应导致大崩盘。当时作为研究者,他对这种逃税手段
直是很鄙视
。
所以他仍拒绝道:“二叔爷听言。
家之主是
父亲,大事须得请他做主,小子
何德何能,焉敢擅收族人田产?”
“秋税开征在即,汝父却不知何时返乡,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策,你就答应罢!”
方应物低头看看手里银子,十分无语。这锭银子不就是当初他
气之下,为
兰姐儿扔给王家
那锭五两小元宝
?这王先生倒是会算账,今天又当贺礼送回来
。
王塾师提醒道:“前几个月定下约定,好贤婿可不要忘
。”他嘴里
约定,当然是方应物出十
方应物叹口气,“夺别家之基业,岂是仁人之所为。”
二叔爷忽然起身,噗通声跪在地上,急声道:“
花溪方氏几百年来只有你家这次出息中
举,你要不收田地,老夫就不起
!”
本来稳坐方应物登时吓得
跳三尺高,连忙也对着二叔爷跪下,并伸手去扶他,连声道:“收
,收
,二叔爷不要折杀
小子!”
他心里很清楚,这样来,他们家名下至少要增加
百亩地
,这还是他们村太穷
情况下。
难怪常常听说穷秀才酸秀才,但有谁听说过穷举人酸举人?举人没有穷人,倒是有句俗语是,金举人、银进士。眼前就是活生生例子,有
是人哭着喊着送田上门,这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真谛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