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嵩焘说,英国议会制度证明,西洋国家不是君主私产,m;主选举“所用必皆贤能”,朝野两党“推究辩驳以定是非”“各以所见相持争胜,而因济之以平”。反复公开辩论,量后是非得
欧洲以后,也认为欧洲所行是中国三代之治。“三代以前,独中国有教化耳……自汉以来,中国教化日益微灭,而政教风俗,欧洲各国乃独擅其胜。其视中国,亦犹三代盛时之视夷狄也。”[33]现在欧洲,如同中国三代时期文明时代,而由欧洲看中国,中国倒成没有文化夷狄。
这些观点,并非徐继畲和郭嵩焘等个别人看法,而是晚清相当部分读书人,比如曾纪泽、王韬、冯桂芬、马建忠、郑观应、张树声、薛福成、康有为、谭嗣同等人共识。他们认为,西方力量不只“船坚炮利”,更主要是通过政治创新实现中国人“三代”理想。
比如薛福成说:“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之说,犹行于其间,其犹今之英、义诸国君民共主政乎?……所以三代之隆,几及三千年之久,为旷古所未有也。”[34]
在他看来,西方政治原理正是中国三代原则,中国秦汉以后丢失这些原则,但“民贵君轻”原则却在今天英国、意大利等国施行着。
三
三代之治,代表着中国读书人对于政治最美好理想,是种政治乌托邦。那,这个乌托邦具体是什样呢?为什这些中国读书人说西方制度接近中国三代呢?
中国知识分子认为最能体现西方文化与中国三代理想接近,是议会、学校、监狱、医院、街道这几类地方。“当于议院、学堂、监狱、医院、街道征之。”
首先他们说,议会这个制度符合三代遗意,因为据说三代在用人上是选贤任能。史书上有很多“三代乡举里选之法”说法。[35]
薛福成说:“唐虞以前,皆m;主也……匹夫有德者,民皆可戴之为君,则为诸侯矣。诸侯之尤有德者,则诸侯咸尊之为天子。此皆今之m;主规模也。迨秦始皇以力征经营而得天下,由是君权益重。秦汉以后,则全乎为君主矣。”在唐虞以前,都是民众做主。老百姓中有德之人,可以被拥戴为领袖,成为诸侯。诸侯中有德之人,被推举为天子。这就是尧舜之时制度。等秦始皇以,bao力征服天下之后,才完全取消m;主,变成切皇帝做主。
这些显然只是理想化描述,在中国只见于文字,从来没有见诸实施。然而到西方,他们发现,这些构想居然已经落地。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