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已经被人们忘在脑后。
他突然发现,自己居然面临着沦为父亲同下场危险。
乾隆并不解大众传播学个基本原理:小道消息是民间生活个重要组成部分。民众对于那些由官方传播、正面陈词滥调往往毫不关心,相反对于那些负面,特别是刺激性、轰动性传闻,却最为热衷。传播这些爆炸新闻时给人们带来超娱乐快感,是什评书戏曲都无法比拟。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从乾隆十六年(1751年)到乾隆十七年(1752年)两年间,皇帝全部注意重心都放到这个伪稿上。他感到无比冤枉、愤怒和委屈。他像疯样日夜关注此案,发布无数谕旨,度过无数不眠之夜,命令各地*员,穷追不舍,务必要查出幕后真凶,千刀万剐,以解此恨。全国各级*员都被动员起来,数千人被捕入狱,全国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然而追查年多,网越撒越大,牵涉人越来越多,仍然是团乱麻,无头绪。眼看着这样下去,除把伪稿内容更广泛传播之外不可能有任何结果,乾隆只好匆匆结案,把两名传抄过这个稿子低级武官定为主谋,杀掉事。
这事件给乾隆极为严重心理刺激。抓不到真凶,皇帝就把仇恨转移到风传此稿百姓身上。皇帝想起韩非子话,对老百姓来说,最需要是如畜生样不断地加以鞭策,而不能“养恩爱之心”,因为老百姓是没有头脑。
就在伪稿案没有侦破之时,又发生马朝柱反清案,这是对皇帝信心另次重击。
乾隆十七年四月十八日,两江总督尹继善向皇帝密奏,地方官在追查伪稿案时,在湖北东北大别山区发现起聚众谋反事件。据侦查,有个叫马朝柱中年人,自称有法术,在深山中以烧炭为名,纠集众人,意图不法。他还刻个大印,内有“统掌山河,普安社稷,即受天命,福禄永昌”字样,不轨之心灼然可见。
案件上报之后,乾隆十分重视。整个心思都沉浸在伪稿案中皇帝第个反应是怀疑马朝柱就是制造伪稿之人,因此严命地方官迅速进剿。马朝柱只身逃往四川,只拿获马母亲、妻子和侄子。审讯之下,发现马朝柱与伪稿案无关,不过此人威胁并不在伪稿之下。
马朝柱,安徽霍山人,自幼胸怀大志。自乾隆十二年(1747年)起,他就与霍山白云庵正修和尚商量“起大事”、当皇帝。他效仿历代起义首领,对众人宣称自己十六岁时,曾梦到神仙降临,指点他到某处拜名师,学得身法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