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陵之战、秦晋淝水之战等有名大战,都是双方强弱不同,弱者先让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35)
曾国藩作战思想正是这样。他说:
“两人持矛格斗,先动手戳第下者为客,后动手即格开而戮者为主。”(36)他又说:“主气常静,客气常动。客气先盛而后衰,主气先微而后壮。故用兵者喜为主,不喜作为客。”(37)
两个人打仗,在那儿等着对方进攻是主,主动进攻是客。主占优势,客占劣势。所以打仗,定要为主,而不要为客。要善于变客为主。
正是因为这种“主客”思维,导致湘军采取“挖沟法”围城。曾国藩说:“守城者为主,攻城者为客。”(38)守城人是主,你去攻城,你就是客。太平军战争经验丰富,要攻下太平军把守城池是件非常难事。守城者依托高大城墙,上面还准备滚木礌石。坚城之下,如果强攻,人家从城墙上往下放枪放炮,湘军死亡率极高。而且你攻城时候,背后还往往受到敌人援军攻击,里外夹击,导致攻城失败。
那怎变客为主呢?湘军攻城法就是变客为主。每攻座城市,先发挥湘军“民工建筑队”特长,在城外挖两道长壕,把城围困起来,里面道长壕,是为断绝城中粮草接济,防止城里人突围。外面道长壕,是为抵抗外来敌方援军攻击。这样湘军在城墙下有自己营盘,就成主。被围在城里军队就心慌,为不饿死,就不得不主动突围,来到沟边来打湘军,而不是站在城头上等湘军,太平军就从主成客。曾国荃拿下吉安,胡林翼拿下九江,都是运用这个战法。
曾国藩这种打仗方式,看起来很笨拙,其实是很高明,非常符合《孙子兵法》。《孙子兵法》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就是说,你自己先要立于不败之地,再等着敌人给你机会。湘军这种挖沟式攻城法,确实能保证自己生存概率最大,问题是时间成本很高,土木工程量也很大。攻下座城池往往要花两年到三年时间。等战争结束,城墙外地形地貌都被湘军彻底改变。
在太平天国战争之中,双方战略战术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太平军得意之笔是围魏救赵、指东打西,用这个计策多次解南京之围。而这次安庆之战,湘军在巨蟒缠人式攻城法基础上,又创造“围城打援”战法。
所谓“围城打援”,就是用支军队围困住城市,同时安排多支军队在城外要路上阻击援兵。围城主要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