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可怕现象,这说明,这些*员,没有个是忠心为国。
所以,曾国藩说,必须想办法培养人才,才能应对复杂艰难国家形势。并且提出培养人才、转移风气几条具体办法。
咸丰皇帝收到曾国藩这封奏折,认为曾国藩见解很正确,对他大加夸奖,称曾国藩“奏陈用人之策,朕详加披览,剀切明辨,切中情事,深堪嘉纳”(22)。
这道奏折让咸丰对曾国藩产生进步好感。而在此之前件事,已经让咸丰认识到曾国藩这个人做事特别认真负责。
道光皇帝去世前,曾经留下道非常特殊遗嘱。道光皇帝认为,大清帝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他在位这多年,治国也不见什起色,所以他说,无德无能,对不起列祖列宗,死后,灵位不进太庙,也不用郊配。
所谓郊配,就是皇帝祭天时,同时以自己列祖列宗配祭。唐张九龄在《请行郊礼疏》中说:“自古继统之主,必有郊配之义,盖敬天命而昭圣功也。”
不许郊配,不进太庙,这当然是对自己非常严重惩罚,严重到几乎无法遵守。特别是不进太庙,那后世子孙怎祭拜他呢?但是道光皇帝这道遗嘱是“朱谕”,也就是亲笔书写,无疑是他真实意思表示,而不是谦虚之词,咸丰不能不重视。可是,刚刚上台年轻皇帝完全不知道应该怎处理这种情况,只好让大臣们集体讨论。
朝廷大臣进行集议,大多数人都从保险出发,说套话,认为“大行皇帝功德懿铄,郊配既断不可易,庙袱尤在所必行”。就是说,道光皇帝功业辉煌,怎能不进太庙,不用郊配呢?所以这个遗嘱根本没法执行,还是按惯例办事。
按说,大家集体讨论已经有结果,曾国藩顺水推舟是再合适不过。但曾国藩回去之后,感觉不妥。他是礼部侍郎,他认为自己要责无旁贷地拿出更合适意见来。所以经过十余天思考,他提出不同意见。正月二十八日,他上道奏疏,说大行皇帝遗嘱应该部分遵行,不能完全置之不理。
为什呢?他说:“大行皇帝谆谆告诫,必有精意存乎其中。”(23)道光这正式地留下这道遗嘱,定有他特殊考虑。曾国藩说,进太庙应是确定无疑,任何皇帝都没有死后不进宗庙之理。但“毋庸郊配”项,道光皇帝说得也有定道理。第,道光这是从天坛祭坛尺寸角度考虑。因为天坛建筑规模是固定,现在,死去皇帝越来越多,每死个,就要新修个祭台,现在天坛已经快被占满。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