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九年(1870)三月三十日:
日内因眼病日笃,老而无成,焦灼殊甚。究其所以郁郁不畅者,总由名心未死之故,当痛惩之,以养余年。
直到去世前同治十年(1872)二月初
大动,忽思构巨篇以震炫举世之耳目,盗贼心术,可丑!”
…………
经过不断失败,曾国藩领悟到,这些性格深处缺陷,并不像戒除项单纯嗜好,或者割去个良性肿瘤那简单。吸烟有形有迹,戒烟只需要做到条:手不碰烟具即可。而更多性格弱点是深植于人本性之中。它是多年形成,与人其他部分血肉交融成个整体,远比烟瘾复杂、隐蔽,并非可以用解剖刀单独挑出来割掉。“学做圣人”是终生事业。许多根深蒂固缺点、毛病,通过时半会儿“猛火煮”,不会彻底改掉,只有用生时间去“慢火温”,才有可能慢慢化解。
因此,在修身起始阶段,重要是猛。在进行阶段,更重要是韧。在自完善过程中,个人肯定会经受无数次反复、失败、挫折甚至倒退。关键是不能放弃。
因此,曾国藩生最推崇品质就是“有恒”。曾国藩生不断强调恒之重要性,他说:“有恒为作圣之基。”他在写给几位弟弟信中说:
凡人作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无所成。(48)
要做到有恒,当然很不容易。曾国藩说:“极耐得苦,故能艰难驰驱,为代之伟人。”(49)曾国藩也经常遇到熬不下去情况。在这个时候,他只有个办法:以强悍蛮劲打通此关。他以练习书法为喻,说明人在困难、倦怠、麻木面前应该如何做:“(写字写到)手愈拙,字愈丑,意兴愈低,所谓困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便是好汉。”(50)
们看曾国藩日记,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他这生,就是不断自磨砺生,天也没停止修炼脚步。从青年到老年,曾国藩都生活在不停地自省中,每天都在日记中不断反省自己缺点,纠正自己行为。从生到死,他都生活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战战兢兢”之中。让们读几段他晚年日记。
同治八年(1869年,曾国藩逝世前三年)八月二十日:
念生平所作事,错谬甚多,久居高位而德行学问无可取,后世将讥议交加,愧悔无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