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提起这对父子,最爱说句话是,祖坟没冒青烟,再怎折腾也没用。荷叶塘泥腿子曾玉屏梦想成为官宦人家,本来就是痴心妄想。
2.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中国人修家谱最重官爵,大部分人家家谱中都能找到几个当官或者有功名人。然而翻开《大界曾氏族谱》,直翻到宋朝,不但找不到做过官人,连读书人都没有个。曾国藩后来在文章中说,“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
1.父子双双去“赶考”
道光十二年(1832)春天个清晨,湖南省湘乡县荷叶塘,对父子从座普通农家宅院大门里走出来。
儿子叫曾子城,这年二十二岁(1)。在这本书里为方便,们就统用他后来改名字“曾国藩”来称呼他。父亲叫曾麟书,这年四十三岁。
两个人这早出门,是去“赶考”。
考什呢?科举考试第关—秀才。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科举制分三步:秀才、举人、进士。“秀才”是最低级功名。
这不是他们俩第次并肩赶考,事实上,这对父子在湘乡科场已经是对“名人”。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双双屡考不第。
曾麟书从十几岁开始入考场,结果考十六次,年过四十,头发都花白,连个秀才都中不。未中秀才读书人,不管年纪多大,在当时都只能被称作“童生”。老“童生”历来是社会上嘲笑对象。有好事者曾经编过个对子:“行年八十尚称童,可云寿考;到老五经犹未熟,真是书生。”(2)意思是说:都八十岁,还是个“童生”,可见你将来能活个几百岁;都到老五本经书还没背熟,你真可谓“书生”。
读书人当中当然也有很多脑袋不灵光,不过大多数都有自知之明,三五次不能取中就不再入场丢人。只有这位曾麟书,四十多岁,仍然场场不落,只要有考试,必然早早赶到,最先个进场,最后个出场,然而每次都是名落孙山。所以,每次考试出榜时,曾麟书去看榜,也常有帮闲人来看曾麟书,对他指指点点。
而最近几科,众人关注对象,又从曾麟书人扩大到他们父子。原来曾国藩才十四岁时,曾麟书就心急火燎地带着这个长子起来考,而这个孩子也居然克肖乃父,连考五次,也是场场落第。父子两人起连续落第,这新闻效应就不止增加倍。
这就是曾国藩后来给他父亲写墓志中说:“府君(父亲)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干有司,又久不遇。”(3)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