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有南北二城。北城为曹魏所建,南城为东魏所建。北城东西六里,南北四里,城内街道和建筑物采用新布局方法。宫殿官署和贵族住房,都集中在北部,和般民居截然分开。建筑物对称分布在主要街道两旁,并出现南北向中轴线。邺城这种布局,在国古都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后来南北朝和隋唐都城规划就是参照它布局发展而来。南城稍大于北城,东西七里,南北九里,许多宫殿模仿北魏洛阳。南城建成后,北城仍继续使用,邺面积实际扩大倍以上。
自三国至北朝,虽然定都于邺王朝统治范围有所变化,但邺都是黄河流域主要经济文化中心之。水运北可到华北平原北端,南可经黄河抵达江淮,城市工商业和周围农业相当发达。在国文学史上占有席地位建安文学也诞生于此。建筑宏丽,城市繁华,为北方著名都城。隋统前夕,邺城毁于兵燹〔xian显〕,后来再也没有复兴。
1.鸣鹤堂2.温室3.楸秋梓坊4.木兰坊5.尚书台6.内医署7.御史台8.符节台9.谒者台10.丞相诸曹11.听政门12.升贤门13.崇阳门14.顺德门15.大理寺16.相国寺17.御史大夫府18.少府卿寺19.奉常寺20.大农寺21.太仆卿寺22.中尉寺曹魏邺北城平面想象图
今河北省邢台市和定州市也是十六国时期重要都城。邢台在十六国时称襄国,公元319年羯族首领石勒在此称赵王,公元329年灭前赵,次年称帝定都于此,史称后赵,最盛时拥有今河北、山西、山东、陕西等地。公元335年,后赵迁都于邺。定州当时称中山,公元384年鲜卑族首领慕容垂称燕王,建立后燕,两年后称帝,建都于此。盛时据有今河北、山东、山西和河南、辽宁部分,与立国关中后秦东西对峙10余年,后为北魏击败迁都龙城(今辽宁朝阳市)。
自华北平原西越太行山,便进入山西高原,临汾、大同和太原分据高原南、北和中部,为山西重要城市。公元309年至318年匈奴族刘氏建立汉政权建都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其间刘聪灭西晋,统治华北大部分地区。公元319年,汉主刘曜迁都长安,此前,在公元318年改国号为赵(前赵)。
大同邻近蒙古高原,为历代捍御北方重镇,也是历史上蒙古高原游牧民族南下山西必经之地。南北朝时称平城,北魏于天兴元年(公元398年)自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西北)迁都于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