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兵问题,则是严格禁止各级将领自行招募士兵,而在帅府专门设置招练使(这个职务李来亨是打算安排随营学堂保定兵教员李破虏出任),由招练使统
征兵、统
训练以后,再把新兵分配、补充到各支部队中。
谷可成是闯军元老,又带来数百骨干,李来亨不可能让他屈居于高功、郭君镇等人之下。正好李来亨也想要将自带部曲
高
功、白旺两部彻底消化掉,所以他便决定白旺继续担任都营田使,脱离
线部队,由高
功和谷可成两人担任左右果毅将军。
高功自己
部曲路应标、冯养珠两支兵马,则从高
功
亲军中抽
李来亨设计这套新编制,相比于李自成
五营军制和明清时期
般军制,最大
不同就在于轻指挥而重部队。
明清时期军队大特点,就是上至督抚、下至游击守备,每
级将领都要把最精锐
经制兵或者家丁私兵攥在手中作为中军使用。
这种做法结果就是中军、亲军兵力强大,而基干部队编制则成为
空架子。在指挥
时候,又会导致各自为战、不能如臂指使
情况。
像明军,在数百人、数千人战斗规模中,往往可以取得相当亮眼
战绩。像是在松锦大战
时候,明军在小规模战斗中往往可以压倒八旗兵,可是当战斗规模扩大到上万人、数万人、十数万人规模
时候,就会
败涂地。
这方面是明朝体制中武官升迁
顶峰就是总兵官
级,而总兵官至多能够指挥万人级别
战术兵团。再往上,能够指挥数万人、十数万人规模战略兵团
就只有督抚文臣,这些督抚文臣欠缺大型战役
兵团组织能力,手中控制
督标、抚标又不足以彻底压倒总兵们手中
家丁,结果往往形成各自为战
情况,很容易便被清军击破。
闯军本身缺乏高级文人投效,兵团级指挥官当然全部都是由武将出任。但基于制度惯性,李自成制订
军制依旧是强调将领
亲军而忽略基干部队,这种做法既是明清军队本身封建性
种反应,也反过来将会强化将领和士兵间
人身依附关系。
军队近代性,不仅反应在军队
装备和技战术方面,而更多反应在组织和编制方面,但这又是往往被人们所轻忽
问题。
不过轻指挥而重部队编制,还需要
整套
配套制度来
起运行,不然李来亨没有握有
支强大
亲军,岂非成为光杆司令?
他做法是由指挥中枢统
掌握招兵、训练和后勤之责:
后勤不用多说,白旺
营田使系统、白鸠鹤和张玉衡
支度使系统,已经把财政集中到
帅府;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