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美国已经第四个年头,阿忆满九岁,生
白皙漂亮,戏学得好,肯吃苦,说
口流利
英文,他彻底适应
这儿
生活,很少问起远在故乡
父母,跟同学闹别扭也只赖在莫青荷怀里撒娇。
阿忆读熟书里
句子,握着钢笔又抄写
遍,打
个哈欠,困得眼里含着泪花:“舅舅怎
还不来呢?”
阿忆喜欢在睡前让沈培楠扛着转两圈儿,扔起来再接住,逗得他害怕又兴奋尖声大叫,莫青荷捏着他
两片小薄肩膀,把他送到门口:“舅舅在跟朋友谈正事,阿忆先去睡。”
阿忆被姆妈领走,莫青荷听着楼下传来
吵嚷声,百无聊赖
走到窗前,看着外面
轮明晃晃
月亮,拧开
手边
无线电。
虽然远离祖国多年,他直保留着收听新闻
习惯。
民国三十七年底,即公历1948年,对每位国民党员来说都是
段难捱
日子。
从前年开始内战终于结束
僵持
势头,昔日
土八路变
解放军,三路野战纵队势如破竹,涤荡西北东北、继而经山东南下,将红旗插满北方大地。
座座城市解放
,委员长急火攻心,不惜通电亲自督战。
在遥远大洋彼岸,那些早已从政治场脱离出来
人们也感受到
这场浪潮
力量。
莫青荷和沈培楠那时另置栋小洋楼,布置成聚会场所,迎接
批批军界
客人,他们是旧日
战友、同僚、抑或校友,每逢风和日丽
周末,主人举行园会,夫人小姐坐在平整
绿草坪上听萨克斯风,端着鸡尾酒谈论时装和珠宝,等到夜晚降临,先生们送走
家眷,凑在
起喝个酩酊大醉,说起最近
时局,也有人拍着桌子骂娘。
收音机里在播报段英文简讯,二战结束后美苏关系紧张,中国战局成
美方关注
焦点,莫青荷竖着耳朵,听到
半,忽然呆住
。
他手紧紧攥着冰凉
窗框,大脑在飞速反应那
串英文
含义,背后出
每到这种时候,幽僻沈家小楼灯火通明,内里
派乌烟瘴气。
他们不大出去吃饭,则西餐不适合叙旧,二则出于安全,美利坚不禁枪支,暗杀是潜在
隐患。
莫青荷与他们政见不合,不大参与讨论,常常吃完饭就退席,躲在卧房陪阿忆做功课。
夜已经深,聚会还没有结束,今天来得是周汝白与几位黄埔毕业
友人,按照惯例,不闹到凌晨是不会罢休
。
喧闹声从楼下传来,莫青荷关紧房门,摊开本简单易懂
中文书——二太太亲自为孩子们所写,
笔小楷很是清隽。然后挑出
篇,
个字
个字教阿忆念。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