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言不发,默默离开宝座,杨廷和等人虽然急欲上前与李东阳攀谈,可是张彩等人虎视眈眈,李东阳既然没有明确表态站在他们边,必然用其用意,在皇帝即将单独召见之前与他交谈,不免会贻人话柄,所以他们只是望李东阳眼,便默默退出大殿。
张彩等人眼看着李东阳向后殿走去,彼此对视眼,立即心急火燎地
人也不错眼珠地紧盯着他,身后……
如果那些目光是箭,李东阳将是支最伟大箭靶。李东阳长长吸口气,躬身道:“老臣刚刚回京,还不知道发生什事,请皇上垂询便是。”
正德将双方冲突重复遍,然后说道:“李卿,你是三朝元老、先帝托孤重臣,老成持成、威望卓著,你看朕该怎办?”
李东阳略沉吟,不理左右那道道目光,拱手说道:“皇上,所谓无风不起浪,满朝文武各执已见,事情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那简单。今日时辰已晚,依老臣之见,不妨于明日宣召威国公、刘公公和机要大员,当面说清楚好。”
件大事,作为个臣子,你精心筹备,再三盘算,哪怕准备多少年,能否成功,可能只在皇帝念之间,君王无尚权力,决定这条游戏规则就是如此,现在皇上被百官冲击情绪已在激动之中,给他个缓冲,他可以静下心来,也更容易思索、更容易接受意见。
昔日三位托孤老臣,刘健、谢迁全都倒,只有李东阳屹立不倒,就是因为他从政风格与那两位截然不同。百官逼宫,要杀八虎时,他是内阁里唯个建议流放而不杀人,就因为这,激进刘健、谢迁被驱逐,刘瑾却没动他。
现在百官之争已经逼得皇帝必须正视这个问题,他就没有必要现在表明态度,杨、刘二人在皇帝心中位置远非他可以相比,他现在表态,皇帝仍然不过是把二人召来质询,不会因为他句话就把刘瑾下大狱,既然如此,莫不如保持中立,立场超然,随机应变机会才多些。
要想河边不湿鞋,永远离河两三尺,这棵政坛长青树深谙左右逢源之理,倒不是他不辨是非,而是他性格决定他政治斗争手段谨小慎微,预留余地。这也不是生来就有本事,也是在次次政争中逐渐形成。
正德最希望就此息事宁人,笔揭过,可是见李东阳也这说,不禁失望地坐回椅上,沉思片刻道:“明日,内阁、大九卿、小九卿,及督察院、十三道御使、六科众*员,于中和殿开午朝会。退朝!李卿,随朕到乾清宫去。”
群臣俯首:“恭送陛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