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象乾感慨道。
已经快八十他,刚刚风尘仆仆结束在独石口调解赶回,不过他调解效果并不理想,林丹汗依然占据喀喇慎部地盘不肯走。
这个老家伙属于目前大明蒙古问题专家,当然,比杨都督差个级别,但就目前朝廷而言,除杨信以外就再也没有人比他更熟悉蒙古事务。他可以
杨家有是退路,既然这样就更没有义务做救世主。
这是朱家江山又不是杨家。
说到底这年头人对这种事情承受力比杨信高,杨信觉得饥荒饿死人是天大事情,但这时候人对于饥荒饿死人视为正常,大明这些年哪年也没少这种事情。
万历四十五年山东饥荒样饿殍遍野,虽然依靠方从哲和亓诗教强力赈济最终没有酿成大乱,但涌入运河两岸谋生饥民,方汀兰也不是没见过,别说饥荒,就是平常年景运河边饿死人也没见少。说到底在温饱彻底解决前,人们早就被现实锻炼得心如铁石,通常只要不是饥荒降临到自己头上,最多也就是感慨唏嘘下。
这点杨信属于另类。
话说杨都督现在也算是孤家寡人。
没人支持他。
九千岁都不支持,天启同样也已经动摇,实际上就连杨夫人都不支持他继续下去,毕竟对杨夫人来说,救世主这种职业太夸张,如果真有饥荒浩劫,那杨家能对得起自己良心就行,再饥荒也饥荒不到杨家。
真。
只要整个北直隶人还没饿死干净杨家地就不会干旱。
他在江南赈灾和徐州灾民安置都被视为收买人心。
甚至连中立派*员都这样认为。
就是因为他赈灾以这个时代标准来看很夸张,完全超出必要,不是说他赈灾夸张,而是他赈灾时候对灾民过于无微不至,超出朝廷*员们认为赈灾。
现实就是这样。
“现实就是这样,说到底都是个词,饿。”
至于饥荒导致战乱……
杨家堡垒恍如铜墙铁壁,甚至得知这点后,杨夫人已经下令所有庄子都修简易版棱堡。
她不认为战乱会影响杨家。
再说杨家还有船队,南边还有好几处产业可以随便迁移,这时候就连那些土兵也已经完成向台湾迁移,今年第批垦荒田就能产粮。虽然和土人冲突不断,但好在那些土兵全是杀人放火老手,这种小事根本不会影响他们,实际上他们更喜欢主动去招惹土人。毕竟哪怕土人也还有点油水,抢粮食,抢牲畜,万五千全副武装彪悍山民,正在恍如西进天命昭昭般让凯达格兰人流血流泪。
再不行就去那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