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起来不错,好像挺有道理,但他还是有点想反对。
在日本,作家写书是被定义成“开启民智,提升国民素养”,是国民教育家,那电视剧虽然比不上作家有档次,但逼格也是挺高,算是国民“心灵鸡汤”——反正不管什类型剧,“励志”往里塞准没错!
主角就是个坏蛋,也得是个能励志,非常顽强坏蛋!要是个好蛋,那不管是爱情还是事业,头必须铁,血必须热,必须让观众相信头铁血热就能幸福,这才是90年代电视剧该拍出来效果。
《世奇》剑走偏锋就有点出格,不过是深夜剧,也没多少人在乎,但这再把群廉价偶像塞进去,这逼格是不是就降得太厉害?
而且,偶像那玩意儿,唱歌跳舞都不专业,能有演技吗?
儿转型成歌手或是演员。
随后,就迎来偶像寒冬期,偶像们基本是野狗状态,只能捡点娱乐圈残羹剩饭吃,直到泡沫经济崩溃后,偶像这种廉价娱乐品才又开始起死回生。
这是第二次偶像潮,只是这次模式就变,偶像不再追求什完美无缺、令人憧憬,而是各有特色,多少有点小毛病,能让粉丝见证其成长。
92至93年,这是日本经济垮台开始,也是二次偶像潮开端,只是还没引起社会上广泛注意,但千原凛人觉得他们仍然有利用价值——这些人不受娱乐圈主流待见,但95年时,拥有粉丝其实已经不少,虽然比不2000年后号召力,但提高部深夜剧滚雪球速度,那绝对绰绰有余。
说白,他其实就是想共享下这些偶像粉丝,让这些粉丝自发替电视剧宣传下——偶像都参演,真爱粉,必须看,而且还要强迫身边人看,哪怕等到晚上12点。
应该没有吧,那叫帮没演
看看,真好看,这也是偶像支持作品,那就直看好!
当然,偶像也可以通过电视剧增大曝光率,提升逼格,吸收更多粉丝,算是双赢,不存在谁占谁便宜。
他对目前这两位利益共同伙伴没有隐瞒,把想法细细说遍,最后说道:“们已经证明观众可以接受这种类型深夜剧,那现在觉得可以试试邀请偶像团体参演,尽量把他们粉丝转化为们观众,这是次双赢,他们拒绝可能性也不大,你们怎看?”
哪怕效果不好,他也想这干,能多个观众是个,只要确定好目标,他绝对不会让自己待着不动弹。
村上伊织陷入沉思,而藤井有马摸着脑门犹豫道:“这可行吗?他们演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