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
“也罢。”老夫人忍不住摇头道。“你可想知道儿官职姓名?”
“想知,但不敢知。”公孙珣笑道。“不如不知。”
“善!”老夫人微微颔首,却是直接领头进去。
随后那位中年妇人走过,公孙珣再度领头行礼,又过来人,公孙珣出于本能,又要低头
礼,然而刚
低头却听到耳旁
声轻笑与
声猫叫。他抬起头来,趁着亭舍大门处
火光
看,不禁哑然失笑。原来,这次路过
赫然是
位十五六岁
少女,大眼睛、鸭蛋脸,双颊处还有浅浅
酒窝,未必称得上是绝色,但也堪称容貌秀丽,温婉可爱
……抛开这些不论,此女手里还抱着
只猫,正是之前公孙珣所赠。
?”这位老夫人似笑非笑。
“正是担忧老夫人无下榻之处。”公孙珣坦然道。“自渔阳郡往东,人口渐渐疏离,亭舍规模愈发狭隘,老夫人每次都尽力赶路,天色黑透才下榻,怕是要经常遇到亭舍已满
困境。再考虑到老夫人
行皆是女流做主,到时候万
遇到
个不懂礼
住客,起
冲突,岂不是要吃亏?”
“这燕地人皆不尊老吗?”对方再度失笑。
“不怕万就怕万
……老夫人千金之躯,无须冒险。”公孙珣语气恭恭敬敬,但却昂首挺胸,
脸坦然。
“既然这亭舍狭窄,你又提前占此处,就不怕逼得其他客人露宿?”
不用说,此人必然那位老夫人
孙女
。
两人相顾笑,各自颔首。稍倾,亭舍大门合上,公孙珣这才领着人上马离去,然后第二日
早再来问安。
就这样,路过来,双方并不结伴而行,但每晚公孙珣却都提前来到亭舍旁为这家人打点好住处,然后自己去自家商号中歇息,并于第二日再来请安送行。如此再
“回禀老夫人,是有几番客人,但都被请到
家货栈处安歇
。”
“那文琪为何却不请去你家货栈处休息呢?”老夫人依旧似笑非笑
追问着。“那里应该更宽绰吧?而且之前看你
随行车队,想来那里
用度也是极好
。”
“避嫌而已。”公孙珣依旧昂首挺胸,面不改色。“老夫人乃是官眷,住在亭舍中是理所当然。但游学之前,曾身为吏员,至今尚未去职,在不清楚老夫人身份之前冒昧邀请,说不定会有毁那位未曾谋面长官
清名……”
这番话背后是有很多典故,须知道,两汉历史上很多名臣都有在任内驱赶自己家人归乡
事迹,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这些家眷接受
本地吏员
些许奉承。
“你还是吏员?”老夫人低头若有所思。“辽西吏员?”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