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来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这种方法十分不客观,使很多古人蒙冤难雪,也使后代读书人人云亦云,是非不分。
所以他在给学生讲课过程中,十分爱干件事,便是为古人翻案,他认为应当以人物对历史贡献来衡量其地位,而不是从道德出发。
在重回国子监半年里,他为很多已被盖棺定论古人翻案,其中最有震撼效果有三位——其,是秦始皇。因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所以两千年来,他直遭儒生唾骂,鲜有对其功过是非做出客观评价。而李贽则公然称秦始皇为‘千古帝’,认为他统诸侯,废封建、立郡县,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混战局面,实现国家统,其贡献要远远超过所犯错误,其雄才大略与千秋之功,是后世皇帝无法比拟。
还有武则天,按照传统观念,都认为她是‘篡政’,有悖封建伦理纲常,所以历代史学家,对武则天评价都是否定,甚至那些卫道士,更是骂武则天是‘牝鸡司晨’。在几乎众口词挞伐声中,李贽却高呼武则天‘胜高宗十倍、中宗万倍’。他认为武皇帝‘专以爱养人才为心,安民为念’,仅此点,就可以是绝大多数帝王比不上。
第三个不是皇帝,但李贽为她翻案,所引起震动效果,却比前两者加起来都大,她就是卓文君。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爱情故事,历朝历代都被定性为‘卓文君失身于司马相如’,那绝不是歌颂对象,而是伤风败俗,即使女子也以她为耻。
对此,李贽大声驳斥道:‘文君正获身,非失身!’他意思是,卓文君随司马相如私奔是‘善择佳偶’,是对爱情、对幸福勇敢追求!
这还得?在这个三纲五常年代,女子向来都是男人附属品,幸福也好、痛苦也罢,所有切,都应该是男人赐予。李贽却在这儿鼓励女子主动追求属于自己幸福?如此嚣张,纲常何在?天理何在?
所以卫道士们对他愤怒,也就可想而知。但让他们更害怕,是李贽所主张——童心说!
李贽是泰州学派重要弟子,虔诚信奉心学,并在王阳明‘良知之学’基础上,发展出他自己学说——童心说,其核心是‘童心即真心’、‘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李贽认为,人最宝贵财富,就是自;要想保住自,必须保持本心,而社会伦理教化、风气纲常,会使童心被遮蔽,所谓‘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