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会失败呢?
看书不思考,穿书火葬场。
早知有今日,薛遥应该在看完变法内容后,立即咨询经济学家来着。
薛遥路上都在偷听二皇子谈论变法内容。
然而这位宅神对变法理解,恐怕还不如他这个文科文盲。
朝廷救济百姓钱粮,从中央到州县,之间要充实多少人腰包,根本无从计量。
所以太子提出这个变法,跟以往政策有不少区别。
个就是独立调控部门,直接跟朝廷接轨。
既不让京官经手,也不会经过各省各县藩台总督甚至知府知县,完全模拟民间市场交易,不调用国库钱粮,不申请公款。
这个新机构发放俸禄,都得自力更生,每年还要完成朝廷指标,几乎避免各级*员钻空子捞油水可能性。
给太子某个贫困县,作为试验变法地点。
江浙调良是太子试行变法第步。
太子跟谋士们呕心沥血计划七八年,终于推出变法开始试运行。
薛遥回忆起来,变法大致内容,跟张居正改革中条鞭法,以及王安石部分新法异曲同工。
比如统役法类似免役法,是在新法正式运行后才开始。
二皇子全程都在夸耀太子才智。
是个兄控无脑吹!
等变法失败,兄控脸怕是要被打肿。
想到变法失败,薛遥很忧心。
看书时候他没太注意废
在薛遥看来,这变法没什毛病,新机构灵活性大,且不能申请公款,得跟各地商人公平竞争。
优势主要是享有国家漕运交通便利和运输低成本。
如果卖贵,灾民自然会去找民间商人,机构就完不成朝廷指标,这就逼得他们必须比民间商人更“良心”。
当然,这条变法只是众多变法中条。
薛遥是个不太懂什政策调控理科生,当初看书时候,完全没琢磨过变法有什问题,只知道结果是失败。
试运行阶段,主要是建立新朝廷机构,代替商人和地主,低价买到富庶省粮食,运往受灾地区。低价出售和借贷。
变法初衷,不只是想跟商人争夺利益充盈国库,更重要还是为利民,减少土地吞并。
类似这样政策,各朝各代都有专门机构——丰年时平价买进低价粮,存储于国家粮仓,等州县受灾,再开仓赈灾。
但这个赈灾模式存在多大弊病,朝廷心里有数,薛遥心里更是门清。
即使在薛遥所处信息发达社会,各种名义上捐款,真正到受灾民众手中,都已经被层层经手人贪去不知几成,更何况在信息轻而易举就能掩埋古代。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可能部分章节内容会丢失。